本书是著名文史研究学者苏渊雷教授论述文史研究方法的一部著作。作者从读史要义、史料学的若干问题、国史弱点、文史研究的方法等方面,阐述读史、治史的意义与精要所在。同时,又分章节择其要点介绍了对于史学研究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人物思想及著作,包括《诗经》、《尚书》、《春秋》三传、诸子百家、司马迁与班固及其史著、《资治通鉴》、刘知畿、郑樵、章学诚,以及隋唐佛学思想等。
此书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时代影响,一些表述现在难免过时之嫌,然而瑕不掩瑜,作者对于治史方法的真知灼见,至今仍有很强的指导价值。特别是新补充的对于国史弱点和文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苏渊雷(1908年—1995年),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人。解放前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所编辑、中央政治学校教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尤洞悉禅宗。主要著作有《名理新论》、《玄奘》、《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三十余种,论文百余篇。治学之余,兼擅诗书画,被人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与苏步青、苏昧朔并称“平阳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