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拊掌录》是1998年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作品目录
第一类 书评与书序
读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
读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
读俞平伯先生《读词偶得》(重印本)
读俞平伯先生《清真词释》
读郭沫若先生《十批判书》
读周予同著《朱熹》
读陈登原著《金圣叹传》
读萧望卿著《陶渊明批评》
读萧士玮《春浮园全集》
读蒋春霖《水云楼烬馀稿》
读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
一步一个脚印
读黄�先生《欧阳修词笺注》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整理古籍宜先识字
――评中华书局《型世言》排印本
《宋诗臆说》浅评
――为悼念亡友赵齐平君而作
《吴玉如书法集》前言
《词学论荟》题记
孔繁敏著《包拯年谱》题记
卢永�译《中国书法理论史》题记
《历代书信选粹》序
先父玉如公《乐毅论》小楷临不题记
韩嘉祥、尹连城藏迂叟诗稿遗墨题记
写文章与改文章
――《高中生作文修改范例》序
《〈聊斋志异〉精选今译》题记
正本清源说书法――齐冲天《书法论》序言
宋则杰《清诗鉴赏》序
韩文浅说――韩嘉祥《韩愈散文选》序言
试谈中国讽刺小说――代序
新注本《三言》题记
《魏建功先生手书毛主席诗词》题记
《双�书屋剧考零札》序
――悼念吴晓铃先生
试谈公案小说的几个问题
一――为“公案小说系列丛书”写的总序
崔承运编《历代散文大观》序
《吴玉如书法精品选》序言
第二类 读书拊掌录
小引
读经新议
关于《礼记・大学篇》
重读《礼记・大学篇》
《论语》还宜细读
“犬马有养”与禁限养犬
释“温故而知新”
释“不知为不知”
《论语》与管仲
释“宰予昼寝”
古籍中的“何有于我哉”
“衣锦尚纲”与“麒麟楦”
释《孟子》首章“万取干焉,干取百焉”
从《论语》谈到“轴子戏”
孟尝君其人
“百人逐兔”的故事――古书导读一例
《韩诗外传》――一部被冷落的西汉散文集
原宪是究人还是阔佬
从孟母三迁说起
从《说苑校证》谈起
“文言文”与“白话文”
中国诗的语言美
“夥涉”不一定是“伙计陈涉”
关于诸葛亮《诫子书》
宋云折槛与刘秀无关
蔡邕的《女训》
关于“名士风流”
黄昏和婚姻爱情
韩信公案古有定评
《〈滕王阁序〉小考》考
驳“柳宗元不如韩愈”论
何采韩愈“三说”?
“不求甚解”析
王安石何尝轻韩愈
关于“大人先生”
八千岁并非赵德芳
传统戏曲“杨家将”故事并不同源
《杨家宗谱》质疑
孟良和焦赞的“雹”与“字”
陆游母与妻并非姑侄
何来“曹营十二年”?
历史剧不能太“离谱儿”
“钗黛合一”论应重新评价
“先辈”考
《窦娥冤》故事考源
“刘一丈”是谁?
顾炎武写作《日知录》
何义门与方望溪
朱字绿的古文辞
说“阳刚”与“阴柔”之美
旧时代的启蒙读物
从“学书三冬”谈起
关于整理古籍工作几点务虚的意见
古籍整理中的点、校、注、译问题
“文献”、“文献学”及其他
古书今译谈何容易
《二十五日》今译刍议
是谁“熟视无睹”?――再谈“古书今译”
浅谈目前选本的注释
注释古书要严肃认真
“官人”“短棹”及选本注
“更仆”及其他
校点旧书务宜慎重从事
考释古书岂可“戎”、“戍”不分
古籍整理工作亟应整顿
责任编辑要懂点专业知识
文化工作者应注意史地常识
读报偶评
续《读报雌黄》响应施蛰老
荧屏上的语言误区
“交待”的“待”是别字
请切勿轻易“�”文
关于繁体字
汉字三题
读用电脑排版的书
这该罚多少钱?
读古书不宜望文生义
再谈望文生义
“面”熟未必是深交
杜牧何尝未读通古书
成语古今异义
古成语不宜擅改
贬义成语不宜滥用
再谈贬义词语的误用
切忌词语的误用
成语的妄改与滥用
别字与讹音
病句和别字已成痼疾乎
不是小事
何来“‘磋砣’岁月”
“不负众望”及其他
从“屡试屡爽”谈起
起而效尤和差强人意
为“差强人意 炒冷饭
关于“形影相吊”
读音一议
诗文一字之讹
从“靓”字读音谈起
常见字的读音
再谈常见字的读音
三谈常见字的读音
少幼读物务求把好质量关
从“权德兴”说开去――
与谌志生同志的谈话
向读者交心
王念孙的启示
治学问不能“差不多”
释“寡妇”兼论先秦妇女观
古典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古诗词多伪托
古文精品亦多伪托
两种注解古今谈
修辞与逻辑
提高文化素质应从“文化人”做起
关于《说李白〈早发白帝城〉》的一桩公案
关于《鉴赏辞典》二题
《红楼梦》索隐派的今昔
应为谴责小说作索隐
近现代诗文集亡佚记实
不能付印的著作
称“兄”道“弟”及其他
长辈对晚辈的谦称
“家”“令”、“舍”及其他
从“启”字说开去
字义小札六则
京剧温故知新录(四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