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唐代柳宗元诗作
《读书》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五言诗。此诗反映了诗人读书的情形和感受,展示了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前六句为第一层,谈读书的起因及收获;中间十六句为第二层,叙述了读书的困扰与乐趣;后六句为第三层,反映了不为名利所驱、不为世俗指责的心态。全诗各个内容之间并无明显分界,写得曲折多变,语言简洁传神,风格古澹平和,与陶渊明诗风很相近。
作品原文
读书
幽沉谢世事①,俯默窥唐虞②。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③。
遇欣或自笑④,感戚亦以吁⑤。
缥帙各舒散⑥,前后互相逾⑦。
瘴疴扰灵府⑧,日与往昔殊⑨。
临文乍了了⑩,彻卷兀若无⑪。
竟夕谁与言⑫,但与竹素俱⑬。
倦极更倒卧⑭,熟寐乃一苏⑮。
欠伸展肢体⑯,吟咏心自愉⑰。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⑱。
道尽即闭口⑲,萧散捐囚拘⑳。
巧者为我拙㉑,智者为我愚㉒。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㉓。
贵尔六尺躯㉔,勿为名所驱㉕。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幽沉:幽谷沉论,隐伏之意。指诗人被贬在穷乡僻壤。谢世事:不问世事。谢,谢绝。
②俯默:低头不语。窥:窥探,研究。唐虞:尧舜,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代指古代的事。尧称有唐氏,舜称有虞氏。
③起伏千万途:指历史长河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途,道路,途径。
④欣:高兴。
⑤戚:悲伤。吁(xū):叹息,叹气。
⑥缥帙(piǎo zhì):指书卷。缥,帛青白色。古代常用用青白色的丝织品制作书套,故云。舒散:展开。
⑦逾:超越,越过,指错了顺序。
⑧瘴疴(kē):泛指南方湿热蒸郁引发的各种疾病。瘴,瘴气;疴,病。灵府:心灵,心境。
⑨殊:不一样。
⑩临文:打开书本阅读。乍:刚刚,初。了了:佛教语,清楚明了。
⑪彻卷:丢开书本。彻,通“撤”,撤除。一说读完。兀(wù):犹兀然,依然还是。一说混沌无知。
⑫竟夕:一天到晚。一说整个晚上。
⑬竹素:指书籍。古代在使用纸张之前,文字都刻在竹简或书写在绢子上。竹,竹简;素,绢。俱:在一起。
⑭更:一作“便”。
⑮熟寐:熟睡,睡足。苏:苏醒,引申为精神恢复。
⑯欠伸:伸伸懒腰,打哈欠。
⑰吟咏 :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心自愉:心里自觉愉快。
⑱世儒:世俗之儒,只会传授经学的儒生、庸俗的儒生。
⑲道尽:把书中的道理阐述清楚。
⑳萧散:闲散。捐:除去,弃置。囚拘:拘束,不自由。
㉑巧者:乖巧的人。为:通“谓”,即说。
㉒智者:聪明、智慧的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讽刺那些逢迎投机,争名夺利的世儒。
㉓勤与劬(qú):指为争名逐利而奔走钻营,费尽心力。劬,劳苦,劳累。
㉔贵:珍惜。尔:你,指自己。六尺:疑为七尺之误。躯:身躯。
㉕名:名利。驱:驱使。
白话译文
贬谪幽居丝毫不问世事,每天默默地把唐尧、虞舜钻研。
从上下千年细察古今世事,其间的沧海桑田变化万千。
遇到高兴的事便暗自窃笑,感到悲哀时只好无奈渊渊。
裹书的帙套都已解散,书卷的前后紧紧相连。
瘴气闷人扰乱心境,记忆一天一天衰减。
临文展书便觉清清楚楚,读完一卷却百事无缘。
整天可以和谁去说话?只能与典籍日夜相伴。
疲倦了便倒头而睡,睡够了精神又渐渐恢复。
伸着懒腰舒展肢体,吟咏诗文感到心情欢愉。
读书得意是因为与书中之意契合,并不是想成为世间的大儒。
把书中的道理阐述清楚就闭口,心情闲散抛弃了拘囚的束缚。
那些心机巧妙的人会认为我拙笨,那些聪明的人会认为我愚蠢。
阅读史书足以使自己快乐,何必为追求名利而劳碌?
珍惜你大丈夫的六尺之躯,不要被名利驱使而丧失了自由!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元和四年(809),应与《饮酒》《觉衰》创作于同时。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用以克服苦闷的方法,除了游览山水外,还常常读书。此诗即为诗人读书情形和感受的记述。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诗题为《读书》,写了读书时的情景,如“倦极更倒卧”“欠伸展肢体”,描摹形象,十分真切;也写了读后的心态,如“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更是精彩。全诗共二十八句,约分为三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谈读书的起因及收获。“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起笔不凡,身遭贬谪,幽谷沉论,远离朝庭,似乎不问世事,然而默默地读着圣贤书。“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诗人博览群书,从中知道古今的兴替和社会变化的道理,思考历史长河的波澜起伏,千变万化。一会高兴,一会悲伤,一会叹气,与书中人物命运同悲欢。说明作者的感情并没有麻木,追溯历史是为了面对现实。
中间十六句为第二层,叙述了读书的困扰与乐趣。因为经常翻阅,所以“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书看的次数多了,裹书的账套都已松散,书卷的前后相连在一起,说明读书的勤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会长吴文治认为这二句的意思是“把几种书都摊开,前后翻阅,互相比较。”这样理解,反映了柳子的探讨、钻研精神。“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因瘴气所引起的疾病扰乱了心境,诗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30多岁就已早衰,疾病缠身,最显著的症状是遗忘,“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打开书本刚读时似乎都清楚明了,丢开书本又像是一无所知。他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说“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复省录。每读古人一传,数纸已后,则再三伸卷,复观姓氏,旋又废失。”这与诗意互相印证。“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一天到晚只有与书相伴。“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读书疲倦了就倒卧在床上,熟睡后精神遂又恢复,继续攻读。“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休息时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身体,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心中自觉愉快。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王充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说经为世儒。”作为崇向尧舜之道的柳子,其思想体系主要是儒学,但对那些只会传授经学的儒生、庸俗的儒生是不屑一顾的。读书得意是因为与书中的意义相契合,而并不是想成为世间的大儒。“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读书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精神获得自由,抛弃了拘囚的束缚。
后六句为第三层,反映了不为名利所驱、不为世俗指责的心态,体现了诗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高尚情操。“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柳宗元的“智愚说”受佛学的影响,也与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关,内涵深刻、丰富。在诗中,他不为世俗偏见、流言蜚语所左右,公开讽刺那些逢迎投机、争名夺利的世儒。最后四句立意更深:“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阅读各种书籍,了解圣贤、历史,已足以使自己快乐,又何必要为追求名利而劳碌奔波!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躯,不要为名利所驱使。
此诗展示了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时而自笑,时而悲戚;倦极了便倒头睡下,醒来后伸展一下肢体,吟诵几句诗文,其境若此,如何不乐?所以诗人不由地感慨说:“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由读书之悦悟到虚名之无益,并以旷达之语作结。通观全诗,可见柳宗元在谪居生涯中不乏足于其心、自得其乐的一面,由此形成平和古澹的诗风,与陶渊明诗风甚为相近。有专家认为该诗写的是子厚“夜读”,实质上是其读书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其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全篇主要是叙述、议论,但写得“萧散简逸,秾纤合度”,“诗亦无穷起伏”,是了解柳宗元,研究柳宗元的一首重要作品。
名家点评
宋代黄彻《䂬溪诗话》:柳《读书》篇云:“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冗若无。”盖尝《答许京兆书》云:“往时读书不至底滞,今每读一传,再二伸卷,复观姓氏,在宗元则为瘅疴所扰,他人乃公患也。”
宋代曾季狸艇斋诗话》:柳子厚《觉衰》《读书》二诗,萧散简远,秾纤合度,置之渊明集中,不复可辨。予尝三复其诗。
明末清初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卷四三:读书之作,至此意已自结煞,以下更属蛇足,可删。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七:诗亦无穷起伏。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读书》曰:“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殆为千古书淫墨癖人写照。又曰:“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则如先为余辈一种困学人解嘲矣。
清代汪森《韩柳诗选》:观此亦可见古人读书苦志,然乐境亦只在此。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河东先生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8 20:2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