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汉语成语
读万卷书,是出自《眼镜铭》的汉语成语,原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读一万卷的书,如同走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典故出处
1、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2、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典故
读万卷书,放大格局,养才气
曾国藩说,唯读书可放大格局。书是前人智慧的积累,精华的结晶。
读书可以让人增长智慧,放大格局,养足才气。在古代,读书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才能的主要途径,也是人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他说读书与看书不同:看书是在扩大知识面,是泛读的范畴;读书是巩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识,是精读的范畴!二者缺一不可。
王阳明爱读书,他反对带着功利目的去读书,倡导以无心之心读书。
《传习录》中说,如读书时,良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读书时,要克服强记的心,求速的心,好胜的心。如此一来,读书就成了与圣贤的心彼此印证的过程,其乐无穷。
王阳明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龙场。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他白天教当地人读《易经》,晚上结合历年来的遭遇,不断反省。最终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意义
读万卷书”,这是对知识的追求。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学习科学,探索哲学,感受文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世界,每一页都充满了新的知识和启示。读书,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
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参考资料
读万卷书.汉文学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19 14:58
目录
概述
典故出处
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