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诺伊维尔
德国足球运动员
奥利弗·诺伊维尔(Oliver neuville)1973年5月1日出生于瑞士,德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前锋,快速灵活,射门准确犀利。同时能为队友创造射门机会,是中前场攻击阵线中的多面手。诺伊维尔99年从罗斯托克队加盟勒沃库森,显示了极好的进攻天赋。逐渐成为锋线主力。这位出生在瑞士、以法语为母语的前锋在刚到德国后不得不通过翻译来理解教练的意图,同时也在首次入选国家队时成为了第一个不会讲德语的德国国脚。
运动生涯
诺伊维尔跟一众德国球员不同,其父是德国人,而其母则是意大利人,拥有瑞士国籍。因他在瑞士出生,故实际上他已有三重国籍——德国、瑞士和意大利。他是在瑞士球会塞维特展开其球员生涯,曾在西班牙小型球会特内里费效力了一季,至1997年转投罗斯托克。1999年诺伊维尔转投规模较大的勒沃库森,效力首季他协助球会一度在联赛领先,只是因最后一场落败,才屈居亚军。2001-02年球季他一度为球会杀入欧冠杯决赛,不幸在决赛落败予西甲超级球会皇家马德里。
虽然诺伊维尔有多重国籍,他仍于1999年选择代表德国国家队,曾参与2002年世界杯,在十六强对巴拉圭时凭他一个入球,以1-0胜出晋级。虽然为德国国家队取得世界杯亚军,但是并没有被像曼联、国际米兰等大球会垂青,2004年更只是转投德甲中型班的慕逊加柏。
2006年世界杯在德国举行,诺伊维尔也入选国家队出赛,在分组赛对波兰时后备入替,于第91分钟射入一球,以1-0取胜。其后德国还获得世界杯季军。
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身披10号球衣。
37岁的前国脚奥利弗-诺伊维尔在2011年1月正式挂靴.
球技
诺伊维尔从来都不是一个高产射手,但永远都是一个极具威胁的射手。诺伊维尔出生在瑞士,在瑞士联赛效力4年之后,诺伊维尔到了西甲的特内里费队,期望在伊比利亚半岛取得成功。但一个赛季下来,诺伊维尔仅打入了5个球。经过冷静的思考,诺伊维尔决定来到德国。小个子猎豹般的速度对于德甲高大笨拙的中后卫有着致命的杀伤力。
第一站
前东德球队罗斯托克幸运的成为了诺伊维尔德国的第一站。很快,诺伊维尔在罗斯托克取得了成功,两年下来共出战50场比赛攻入22个进球。德国希望之星的名号不胫而走,几大豪门也都对诺伊维尔表达了好感。最终,勒沃库森顺利的签下了这名小个子前锋。
诺伊维尔的黄金岁月全部献给了勒沃库森。在勒沃库森的几年内,诺伊维尔与诺沃特尼、拉米劳一起构成了勒沃库森的脊梁。在他们的带领下,2001年勒沃库森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三亚王。
获得新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诺伊维尔的进球率不断下降,在02-04年的两年联赛中,诺伊维尔在65场比赛中只攻入了区区10个进球。在勒沃库森新一代的前锋组合贝尔巴托夫和沃罗宁的压力下,诺伊维尔选择了离开,加盟了老牌劲旅门兴。04-05赛季,诺伊维尔在门兴获得了新生。一个赛季下来,诺伊维尔仅仅缺席了两场比赛,并为门兴贡献了12个金子般的进球,率领球队成功保级。在即将到来的新赛季,诺伊维尔将与埃尔伯、松克一起构成门兴的恐怖锋线,门兴也必定不会再将保级作为赛季目标。
技术特点
射门:8
作为前锋,诺伊维尔的射门技术还有一些缺陷,虽然力量上已经得到肯定,但是经准度上还需提高。
传球:8
作为前锋,诺伊维尔的传球能力尚且可以,能够适应双前锋的要求,但是绝对不是出色的传球手。
盘带:7
盘带不是诺伊维尔的强项,但是作为德国球员来说,汉克的盘带已经是中上水平。
速度:8
对于身高1米71的诺伊维尔来说,速度是他的强项。
头球:5
身高的缺陷是诺伊维尔头球能力的最大障碍。
球星语录
1.们知道我怎么想的吗?我希望竞争再强一点。很简单。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救世主就不能继续发挥作用了.
2.这样的情况只能让我们走弯路。现在我只关心训练,我必须随时做好准备。所有不必要的闲话都会制造出不和谐。上帝保佑,我们不需要这个。不管谁上场比赛都必须得到其他人的全力支持。我就是最后上场的人。我是为了祖国踢球。
3.如果让卡纳瓦罗在一个比较差的中场后面踢球或者在一个漏勺面前防守,他也会显得衰老。他也不可能闪光,卢西奥和胡安也不成。我想说的是:这跟每一个人,跟整体有关。跟相互之间的支持有关。跟球员的跑动和相互的交流有关。这样才能来衡量一支队伍。
4.这并不奇怪。这就跟中国的粽子一样,非常有意思。我了解自己,教练员也是。所有的实验表明了事实并不是这样。(注:1994年夏天,诺伊维尔曾随瑞士塞尔维特队来过中国比赛。)克林斯曼了解我的价值。很明显,我不是奥东科尔,但是我的速度也在那里,在冲刺和直线加速上。
5.我是球队的一部分,无论如何我都这么认为。我尽全力做我该做的事,来帮助球队前进。这是我的义务。
6.没有,真的。因为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和他们站在一起。我已经做到了。我在02年韩日世界杯上由于十字韧带拉伤错过了一些比赛。即使是这样我也我为最后的成功感到高兴。现在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补偿。
球星轶事
帮工姐妹控诉不公遭遇
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诺伊维尔,在本赛季德甲联赛中却一直没有出色的发挥。截至第九轮比赛,这位小个子前锋也只打进了一粒入球。最近,诺伊维尔又遇到了一件让他心烦的事情,曾经在他家住过的两位帮工学生透露,他们受到了诺伊维尔一家不公平的对待。
帮工学生的现象在德国很普遍,一些外国留学生住在德国人家里,家庭提供食宿和零用钱,学生则在家里做帮工。诺伊维尔家的这两个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学生是两姐妹。她们表示,诺伊维尔家的律师曾经向她们索要过一笔数额为345.15欧元的医疗保险费,而按道理,这笔钱应该是由诺伊维尔支付。对此,德国《快报》评论说,这点钱对于百万富翁诺伊维尔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这两个女孩来说却意味着很大一笔钱。
但是正如这两个女孩所说,这件事情只是在诺伊维尔家所受委屈中的顶点。当扎丽玛因为胃部肿瘤而动手术的时候,诺伊维尔夫妇非但不关心,而且还多次催促这两姐妹尽快离开德国,离开他们的家。好在扎丽玛的妹妹埃达赶到德国来照顾她的姐姐。扎丽玛回忆说,诺伊维尔的太太贝尔蒂尼曾经到医院把姐妹两人骂了一通,“她让我们尽快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我当时刚做完手术,身体很虚弱根本就无法反抗。”
据悉,扎丽玛能够来到德国学法律,诺伊维尔是担保人。但是贝尔蒂尼却始终不喜欢这姐妹俩。“她一直催促我们快离开德国。”埃达回忆说。
当扎丽玛出院两天后,诺伊维尔夫妇就强迫扎丽玛签订一份协议,同意放弃所有的权利,“如果我不签的话,那么他们就不让我走。”对于这两个女孩的指责,贝尔蒂尼表示要让他们家的律师摆平这件事情。诺伊维尔倒是显得并不在乎,“她们只是想要钱而已。”但是扎丽玛的话却给这名勒沃库森的球星以坚决的回击,“我们不需要钱,我们只想找回属于我们的安宁。”
异类锋将交出惊人数据
下半时21分钟出场,10分钟内攻入一球并助攻一球,这就是老将诺伊维尔这个晚上出场后所奉献的,这也成为了克林斯曼上任以来最为成功的换人之一。从上半时的0-0到下半时的4-1,克林斯曼在不经意之间找到了球队进攻线的答案所在。
德国队在上半时经历了20分钟的狂攻之后开始陷入沉闷,中场休息时看台上的嘘声是对前45分钟失败用兵的合理回报。克林斯曼依照一贯的创新精神排出类似451或者433的阵型,但左路的波多尔斯基显然无法在进攻中显露太多威力,他的存在反而堵死了边后卫拉姆套边下底的路线,使得能力不俗的拉姆改而内切寻找射门机会。整个上半时有威胁的进攻都来自右路或中路偏右,克洛斯两次接得队友直塞形成肋部突破,弗里德里希则以准确的吊中为巴拉克提供绝佳头球机会,相比之下左路进攻基本陷入无序状态,即便在上半时后半段波多尔斯基位置变换之后,与克洛斯风格接近的他依然难以发挥出最佳状态。
相比之下,下半时诺伊维尔的出场则制造了德国队进攻高潮,上场7分钟后诺伊维尔便与克洛斯连续打出有效的“组合拳”,克洛斯禁区前争得头球落点,诺伊维尔稍作调整凌空撩出一记精彩的落叶球,直挂球门远角,这一球显然也成为这个晚上比赛中最为精彩的进攻镜头。仅仅2分钟之后诺伊维尔又做出精彩演出,他背对球门用脚后跟与克洛斯做出精彩的撞墙配合,后者单刀直入冷静破门,三球落后的美国队此时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
与诺伊维尔的表现同样惊人的是他在24分钟之内交出的技术统计数据,赛后OPTA技术统计显示,诺伊维尔的入球是他在比赛中的唯一一脚射门,送交克洛斯的脚后跟传球也是唯一一次尝试做威胁传球。而诺伊维尔传球的成功率也是整个德国队内最高的,8次前场传球7次成功,充分显现了他在德国队中的异类风格。追求进攻效率和配合精确性的诺伊维尔,即便因年龄原因无法获得主力位置,他的存在也必然将给德国队进攻带来颇具价值的补充。
德媒体在赛后也特别肯定了下半时“克-诺组合”的效果,评论称克洛斯无疑是比赛最光彩夺目的的球员,他参与全部4粒入球。诺伊维尔顶替有伤在身的汉克临时入选国家队,门兴老将替补上场带来的积极效果令人惊讶。媒体同时援引资料数据证明,在德国锋线的众多组合中,还是克洛斯和诺伊维尔这对搭档效率最高。有趣的是,在2002年世界杯上,正是克洛斯和诺伊维尔两人以主力身份打满了最后三场比赛,当时小组赛沃勒尔采用克洛斯与扬克尔的双高组合,而后诺伊维尔在同巴拉圭的比赛中首发并攻入一球,成功地取代了扬克尔的主力前锋位置,与克洛斯并肩打满八强赛开始的三场比赛。从2002到2006,德国队为世界杯演练了四年锋线组合,其中不乏2004欧洲杯因锋线乏力而导致出局的失败案例,如今在大名单出炉之前的最后一战中,恰巧又是当年的一对前锋交出最佳答卷,日尔曼军团“寻枪”的悬念在经过沃勒尔和克林斯曼的四年工作之后,依稀又重新回到了起点,只是不知克林斯曼是否会就此做出最终选择。
生涯数据
参加比赛
获奖记录
欧洲联赛冠军杯(亚军):2002
世界杯:2002(亚军)、2006(季军)
参考资料
3.3.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3 10:16
目录
概述
运动生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