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需求理论
医学术语
诱导需求理论(Induced Demand Theory)在70年代首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Tuchs教授和加拿大R.G.Evans教授研究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医疗服务市场有需方被动而供方垄断的特殊性,供方医生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具有决定作用,能左右消费者的选择。在这种病人对医学知识缺乏,而医生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服务中,医生既是顾问又是服务提供者,因此可以创造额外需求,即供方创造需求(Supply Creats D)。于是出现一种现象,如果增加某一地区的医生数,无论是医生服务的价格还是提供服务的数量都会随之增加。
诱导需求理论
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由于消费者的信息缺乏,供需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自己的消费选择,患者只能在医生检查后,由医生确定其卫生服务需求,这就导致了在卫生服务提供中,患者需求的被动性。医生既是患者的顾问,同时也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由于提供卫生服务关系到医生的经济利益,所以医生就可能在病人缺乏有关治疗需要知识的情况下,向患者推荐额外服务。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Tuchs教授和加拿大R.G.Ecans教授首先研究提出了诱导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医疗服务市场由需方被动而供方垄断的特殊性,供方医生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具有决定作用,能左右消费者的选择。在这种病人对医学知识缺乏,而医生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服务中,医生既是顾问,又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可以创造额外需求,即供方创造需求。即如果一个地区的医生数量增加,无论是医生服务的价格还是数量都会随之增加。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当商品市场中的需求量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供给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下降以及需求量的的增加。但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由于对医生服务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价格的下降会使医生的收入减少,而在患者缺乏有关治疗需要的知识的情况下,医生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收入,就可利用患者的无知而推荐额外服务,诱导新的需求。因此需求量随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结果保持了医生的经济收入,甚至有所提高。
诱导需求是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卫生服务,这些服务有些事有益于患者的健康的,如建议患者复诊,以判断病情恢复是否令人满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服务是一种浪费,因为对患者来说,预期费用超过了预期收益。更为严重的诱导需求可能在判断是否需要外科手术时发生,这种诱导需求通常带来严重的后果,如不必要地摘除扁桃体、切除阑尾、切除子宫等。
医生诱导需求的程度可以通过两种假设来解释:一种是假设医生存在目标收入,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价格的下降,这时医生往往会通过诱导需求来维持自己的目标收入;另一种假设医生的诱导需求是会有一种心理成本,他们诱导需求使自己的收入增加越多,其心理成本越高,因而限制了可以发生的诱导需求量,如太多诱导需求会使医生得到滥开处方的坏名声,获得坏名声的惩罚会限制医生的诱导需求。
下面是医生创造需求的一个国外研究案例:一些研究表明,医生按服务项目收费得到补偿时,外科手术率是比较高的。某研究对有同样保险赔付的雇员做了比较,其中一组按人头预付计划(captiation),另一组按项目收费(fee-for-service)。结果发现住院手术处理率在按人头付费为3.9%,而在按项目收费中为7.0%。在手术处理率的差别中,有1/3是阑尾切除术和扁桃体摘除术等。以上手术数据证实了这样的假设,即当病人缺乏医学知识,而医生在具有经济利益的服务中,医生可利用既是患者顾问又是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创造需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4:2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