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统一,“语言的分化”的对称。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或语言之间共同点增多、互相接近直至完全混同的情况。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社会统一是语言统一的前提条件。主要形式有:(1)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欧洲各国方言差别的消失和语言的统一,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本主义的统一市场打破了各地区人民之间的隔离状态,为语言的统一提供了客观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要求推广民族共同语。在资本主义时期,方言分化的过程逐渐停止下来,各个方言向一种影响较大、交际功能比较完善的方言靠拢,形成统一的民族语言。在中国,虽然统一的书面语早在封建社会统一之初就已经实现,但是口语始终未能统一,汉语的真正统一是在“五四”运动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实现的。(2) 不同语言的融合。不同语言社团的人们互相接触、互相影响,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时,就有可能发生语言的融合。如中国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氏在中原建立北魏王朝,“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隋书·经籍志》),说明后来鲜卑语被汉语所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