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即语言的使用。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交际职能。每次言语交际必须具备
发话人、
受话人、
话语和
语境四个语用要素。语言除了具有固定的、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理解的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定的、受语境制约的语用意义,有的语用意义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如蕴含和预设,有的语用意义需要通过语用推理得出,如会话含义。
语用要素
一次
言语交际,必须具备以下
要素:
发话人(sender)、
受话人(receiver)、
话语(discourse)和
语境(context)。
发话人是言语行为的主体,受话人是言语行为的客体,话语是联系主、客体的
媒介,语境是言语行为存在的环境。在实际的言语交际当中,发话人和受话人角色经常互换。四者的关系如下图中所示。(由于语境中有些因素是显性的,有些因素是隐性的,所以下图用虚线表示。)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语境」的理解还不尽一致。
王德春《修辞学探索》说:「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王建平《
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认为,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
张宁《语境等级与歧义》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①语句内在语境:②语句上下文语境:③现场环境;④背景知识;⑤整个现实世界;⑥所有非现实世界共六个等级。
安华林《语言学理论与练习》理解的语境是与言语行为密切相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构成的交际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言辞语境:一般称为「上下文语境」,如前后词、前后语、上下段等。
(2)情景语境:由交际时的具体情景因素构成的语境,如时间、地点、场合、受众(如人数多少)等。
(3)社会语境:由言语交际双方具有的社会人文因素所构成的语境,如地位、职业、性别、年龄、信仰、情绪、修养等。
「语境」应该是个动态的概念,每次交际时语境的具体内涵应有不同,所以语境的定义也应该是动态的。我们用「与言语行为密切相关」来限定,把不影响特定的言语交际的其他因素排除在语境之外。
比如「整个现实世界」在一次交际中不可能都影响交际,影响的部分要通过言辞语境、情景语境或社会语境表现出来。如果对语境不加限定,把各次影响交际的语境因素都加合在一起理解,结论必然是「语境=世界(现实的和非现实的)」。这样就显得太宽泛了。
语用意义
话语除了字面意义之外,还有超出字面意义的「
言外之意」,这就是语用意义(
pragmatic meaning)。语用意义是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和语用推理得出的超出常规的目标意义。又可分为逻辑语用意义和会话语用意义两类。
逻辑语用意义
逻辑语用意义是通过逻辑推理可以从句子中直接得出的语用意义。比如,从「这个外国人到过长城」可以得出「这个外国人到过中国」,因为长城和中国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他的哥哥在上大学」可以得出「他有个哥哥」,因为「他有个哥哥」是说「他的哥哥在上大学」这句话的前提。
逻辑语用意义主要有蕴含和预设两种情况。
1.蕴含(entailment)
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来说,如果两个
句子有甲就必然有乙,而且两者存在上位与下位的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意味着甲蕴含乙。例如:
a我看了一场京剧→我看了一场戏(下位→上位)
b.他不吃鱼→他不吃鲫鱼(上位→下位)
d.这位青年演员唱做俱佳→这位青年演员唱功不错(整体→局部)
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来说,如果两个句子有甲就必然有乙,乙是甲的前提意义或背景意义,就意味着乙是甲的预设。例如:
a.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是红的
b.这匹马哪只眼睛是瞎的>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
c.昨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昨晚有演出
d.他戒烟了>他曾经抽烟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要善于辨识对方话语中暗含的预设,尤其是虚假的预设,以便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例如,如果问:「你是否停止虐待你的父母了?」无论回答「停止了」还是「没有停止」,都等于承认虐待过父母。如果没有这样的事情,就要对预设进行否定,如可以说「我对父母一直很好」。
蕴含和预设都是话语自身表达的意义,都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与会话含义靠语境推理得出不同:都是有甲就有乙,这是共同点。两者的区别在于,蕴含是话语的可用上位—下位关系或整体—部分关系推导出的包含性意义,预设是话语赖以成立的前提性意义。比较:
a1·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这篇论文写得好(包含性意义)
a2·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某人)写了一篇论文(前提性意义)
b1.他的哥哥是大学生→他的哥哥是学生(包含性意义)
b2·他的哥哥是大学生>他有个哥哥(前提性意义)
会话语用意义
会话语用意义是借助语境通过
语用推理才能间接得出的语用意义。一般称为「
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例如:
a.学生甲:我的钱用完了。(想借钱)
学生乙:你爸爸昨天刚来过。(不想借)
b.甲:班主任到哪儿去了?
乙:他的自行车放在办公室门口。(人不会走远,可能就在办公室)
c.甲:喂,你那个朋友怎么样?
乙:现在是吃饭的时候了吧。(回避)
d.你真会说话!(正常人都会说话,这里只能作超常理解,或夸奖,或讽刺)
e.车停得不是地方。(任何处所都是「地方」,只能理解为不是应该放的地方)
会话语用意义一般表现为交际动机或交际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