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言
清代郑板桥诗作
《诗四言》是清代郑板桥的一组四言诗。
作品原文
(一)夜杀其人,明坐其家,处分息事,咤众毋哗。①
主人不知,托为腹心,无奸不直,无浅不深。②
(二)仁义之言,出于圣口,奸邪窃似,济欲忘丑。③
播谈忠孝,声凄泪痛,咍诳贤明,况汝愚众。④
(三)当春不华,蓄意待秋,秋又不实,行将谁尤?⑤
茸蔓藏蛇,梧桐哕凤,象分性别,各以类贡。⑥
况汝棘刺,鸱鹗避之,乃思鸾凤,槁死不知。⑦
(四)求利于地,丝枲稼穑。求利于天,锄欲植德。
求利于物,网罟钓弋。求利于人,面曲背直。⑧
有禽其心,有兽其力,诋贤玩愚,寝危卧仄。⑨
天亦汝怜,大道不塞。⑩
注释译文
①译——夜里杀了人,白天却公然坐在主人家中。处理事情只求平息事端,还要大声呵斥众人的议论。释——处分:处置、处理。咤(zhà):大声呵斥。
②译——主人不了解情况,还把他当作心腹。奸人总是装成很正直的样子,看来似浅,实际深藏祸心。
③译——仁义之言,是出自圣人之口;而奸邪之人伪作仁义之言,为满足私欲而不知羞耻。释——窃似:装得很像。
④译——奸邪的人,装出十分真诚的样子,大谈忠孝之道,贤明都被戏弄蒙骗,又何况是愚人。释——咍(hāi):讥笑、戏弄。
⑤译——(棘刺)春天不能开花,存心等待秋天,等到秋天又不能结实,到底该责怪谁呢?释——华:同“花”,开花。蓄意:存心、早有此意。尤:责怪。
⑥译——丛生的蔓草中藏着蛇,梧桐树能引来凤凰,事物外形本性虽各有别,可是都是物以类聚。释——茸蔓:丛生的蔓草。哕(huì):鸟鸣。象:指物的外形。性:指物的本性。贡:进,这里当“聚”解。
⑦译——对于棘刺,连猫头鹰都要避开它,更何况凤凰。这个道理,棘刺到枯死恐怕也不会明白。释——鸱鹗(chīè):猫头鹰。
⑧译——想要获得大地的恩赐,就织布种田;想要获得上天的恩赐,就应该去私欲,积美德。想要获得物质的好处,就要用各种方法去取得。想要获得人的好处,就要违背直道行邪道。释——丝枲稼穑:指织布种田。枲(xǐ):麻。稼穑(jiàsè):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劳动。锄欲植德:去私欲,积美德。网罟钓弋:三种捕捉禽兽类的工具。罟(gǔ):网的总名。弋:带绳的箭。面曲背直:谓行邪道而违背直道。
⑨译——奸人有如禽兽,诋毁圣贤,欺弄百姓,乐于干冒险的勾当。释——寝、卧:安于、乐于。危、仄:危险、倾侧。
⑩译——天虽一时容忍你,但惩恶彰善的大道却饶不过你。释——不塞:指不会不作为。
作品鉴赏
《诗四言》是一组带有浓厚寓言色彩的讽刺诗。四首诗各言一事,但总起来却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鞭挞那些虚伪造作、口是心非的大奸大恶之人,戳穿他们的伎俩。
第一首诗,写一个杀人强盗装成好人,贼喊捉贼,骗得被害人的信任,让他来主持善后事宜。第二首诗,写奸人口称仁义,哄骗众人,以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第三首诗,讽刺恶人企图得到好结果的妄想。第四首诗,指出恶人到头来绝不会有好下场。这组诗对旧社会有极大的概括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对清朝统治者以卑鄙手段攫取全国政权的逼真写照。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他的诗、书、画,人称为“三绝”。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3 22:0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