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组合管理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里马柯威茨于1952年系统提出。在此之前,偶尔也有人曾在论文中提出过组合的概念。在此之前,偶尔也有人曾在论文中提出过作何的概念,但经济学家和投资管理者一般仅致力于对个别
投资对象的研究和管理。自此以后,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利用数量化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组合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投资管理方法,并使之成为投资学中的主流理论之一。
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在于采用适当的方法选择多种证券作为
投资对象,以达到在保证预定收益的前提下使投资风险最小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避免投资过程的随意性。
1、投资的分散性。
证券组合理论认为,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只要证券收益之间不是完全正相关,分散化就可以有效地降低
非系统风险,使证券组合的投资风险趋于市场平均风险水平。因此,组合管理强调构成组合的证券应多元化。
2、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
证券组合理论认为,投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承担风险越大,收益越高。承担风险越小,收益越低。因此,组合管理强调投资的收益目标应与风险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根据组合管理者对
市场效率的不同看法,其采用的管理方法可大致分为被动管理和主动管理两种类型。所谓被动管理方法,指长期稳定持有模拟
市场指数的证券组合以获得市场
平均收益的管理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管理者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凡是能够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均已在当前证券价格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时无法估计的,以致任何企图预测市场行情或挖掘定价错误证券,并借此频繁调整持有证券的行为无助于提高期望收益,而只会浪费大量的
经纪佣金和精力。因此,他们坚持买入并长期持有的
投资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视投资风险而随便选择某系证券进行
长期投资。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承认存在投资风险并认为
组合投资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个别风险,所以他们通常购买分散化程度较高的
投资组合,如市场指数基金或类似的证券组合。
所谓主动管理方法,指经常预测市场行情或寻找定价错误证券,并借此频繁调整证券组合以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的管理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管理者认为,市场不总是有效的,加工和分析某些信息可以预测市场行情趋势和发现定价过高或过低的证券,进而对买卖证券的时机和种类作出选择,以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