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浪漫派
海涅创作文学理论著作
《论浪漫派》是德国海涅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836年。
内容简介
海涅在《论浪漫派》中对德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作了简要而精确的分析,论述了德国浪漫派的盛衰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综论中世纪的高地德语文学和以歌德为代表的近代文学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揭露了德国浪漫派的本质特征,指出德国浪漫派的文艺,“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叙述故事、阐明掌故、引录原作,分别对德国浪漫派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进行了分析。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该书是作者于19世纪30年代在巴黎流亡期间,为了向法国人民介绍德国文化状况面写的。这部著作最初是用德文写成的,后由作者泽成法文在巴黎出版的《文学欧罗巴》刊物上分篇发表。全书的法文版出版于1836年。在这当中作者曾以《德国近代文学史略》为书名,向德国读者介绍过。1835年写再版序言时,作者将书名改称《论浪漫派》。
作品思想
海涅以德国的落后现实为背景,对德国消极浪漫主义运动及其代表人物作了深刻的批判性分析,提出了积极浪漫主义的主张。他指出,文艺女神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开花的不矫揉造作的、真正德国的女孩子,不应该是苍白的尼姑和夸耀门阀的骑士小姐”。这部论著标志着海涅创作思想的转折,艺术上从早期浪漫派转向了现实主义,政治上则转向了革命民主主义。
海涅从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出发,对当时弥漫德国文坛的消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史雷格尔兄弟未能提出正确的创作原则,而是引导诗人脱离实际, 将人们拉回中世纪去。他还对歌德与席勒的创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歌德抱有艺术至上的见解, 把艺术看作是与宗教、道德毫无联系的第二世界,背离了现实的第一世界;席勒为革命的伟大意义而写作,比歌德更靠拢现实世界,因而值得赞美。他还认为,歌德的世界观是泛神论的,因而将一切看做神,把作品中每个人物当作主角,而席勒则感觉到神是真正的历史,所以他写出了历史论著和历史剧。海涅批判了消极浪漫主义思潮强调德国文学必须向前发展,与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作品评价
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刘文荣: 海涅在这本书里始终遵循的批评原则是“文艺必须反映现实”,他虽然没用“现实主义”这一术语,但他在评判历史上的文学流派时,其实都贯彻了现实主义的原则。他高度赞扬莱辛和歌德,就是因为莱辛、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主义不象其他国家的古典主义那样僵化,它始终有着清醒的现实感,始终坚持崇高的人道主义,对人民始终采取积极的同情态度。从表面上看,德国浪漫派反古典主义似乎象别国浪漫派一样卖力,似乎是新对旧的批判,是某种进步;但实质上,由于德国特殊的社会政治情况,德国浪漫派其实是在鼓吹倒退,它反古典主义的目的,是为了退回到比古典主义更古的中世纪基督教僧侣主义那里去,所以德国浪漫派不仅不代表进步,甚至较古典主义也是一种退步,它是一股文学上的复古逆流。海涅否定德国浪漫派也就是基于这一事实,即德国浪漫派没有反映人民要求进步的思想感情,它是在维护德国的封建主义。
作者简介
海涅(Heinrich Heine),德国诗人。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反映了现实问题,艺术性和时代性在海涅笔下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诗作以抒情诗和政治诗为主,主要有《诗集》《新诗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还写有大量政论和学术著作,其中,《论浪漫派》是其代表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8 03:0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