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恒
视觉艺术家
许恒1983年生于湖北,视觉艺术家,自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就读期间开始其摄影艺术探索,在校期间获得美国PIEA 奖项及毕业创作奖,作品先后在中国,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各国博物馆画廊展出收藏。并在毕业后长期与北京 今日美术馆合作的拍摄项目中对准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此项目积累了大量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的珍贵影像资料。
人物经历
1983年,出生于湖北宜昌
1998年----2001年,就读于宜昌市第二中学
2001年----2005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 CAFA)摄影专业 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加入北京今日美术馆(Today Art Museum),任摄影师
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个人简介
1983年出生于湖北宜昌,2001-2005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获得摄影专业学士学位。自2005年起,许恒广泛在国内外参展。潜心摄影艺术创作的同时与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开合作,把镜头对准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积累了大量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的珍贵影像资料。2007-2010年是许恒近10年来最重要的创作期,创作过程中那些小时候就挥之不去的终极问题时时回荡于许恒的脑中,从此他开始了心灵、生命方向的研究,探索大道合一的自我修行、创作之路。
许恒现作为职业艺术家,摄影师,设计师,制片人生活工作在北京。2010年起担任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视觉艺术总监。
主要作品:2005-2008 生命系列,2006-2007 红色系列,2007-2010 白色系列。
部分展览:十年曝光 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影像展,北京(2010);“许恒”许恒个展,F2画廊,北京(2010); VISUALGALLERY AT PHOTOKINA , 科隆, 德国 (2008); “注意!中国当代摄影”,ARTIUM博物馆,维多利亚,西班牙(2007); “十三不靠”,F2画廊,北京(2006);国际影像教育协会全球摄影院校师生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2005-07); “后电子影像展”,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5) ;涉——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师生展 平遥国际摄影节(2004)。
对于许恒的艺术创作,似乎很难给予一个很好的词汇来形容。他的观念影像作品触及了当今中国社会中包括性别,性取向和男性与女性间的关系等话题。 但是透过作品的表象,他的作品却隐含了他个人深层的精神宿求。自2003年起,许恒所有的作品中都借用了他自己作为模特,在这些作品中,他装扮为不同的女性角色,摆以不同的女性姿态。而在近期的作品中,他又追加了更多的后期数码影像制作的成份去辅助他表达其艺术观念。
许恒所创作的第一件以“性别角色转换”为主题的作品是2003年他就读中央美术学院二年级期末之时。标题为“Iiiiiiii”,许恒以一位年轻女性的形象七次出现在同一个客厅式的空间内,而同时艺术家又以本人自己的形象坐在图像左后角的位置,直视镜头。这一次的拍摄体验是完全即兴的,对艺术家本人来说也是一次无比兴奋的亲身体验。自“Iiiiiiii”之后,这件作品为许恒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创作天地,由此也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许恒把一次性的即兴实验转变为了一个精心策划的艺术创作计划,他也由单纯的艺术家蜕变而成为集时装设计师,造型师,模特为一身的多重艺术家身份。2006年,他的作品“我的17个正面和背面”正是他付出不懈劳动和创造性的成果。在这件作品中,许恒扮演了几个女性角色:中规中矩的传统女孩、穿制服的女孩、show girl,还有芭蕾舞演员。作品通过艺术家的角色扮演反应了当今女性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过为典型的女性形象。
从2007年到2010年,许恒又花费了三年时间创作了“壳”这一系列新作,在创作的同时,艺术家也选择了更为精炼的视觉言语去表达他的美学概念。与之前作品中较为单纯的摆姿势不同,随着许恒作品背后观念不断的深入化与复杂化,他开始更多地使用后期数码影像技术去辅助他实现他的构思。新作中,在他本人女性形象出现的同时,作品中又添加了男性和女性人造模特意象的反复登场。新系列作品暴露出作为人类其个体的不完整性——一个人抑或是男性,或是女性,而这种寻求完整性的欲求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为异性的互相吸引。许恒则把这种完整性的宿求带入到了他的艺术创作之中;在他的作品里,他是完整的,无论在生理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艺术家期望通过其作品为观者呈现出更多样的视角,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作品帮助他们跨越表层而看到内在的精神本质。
作品参展
2002年----2004年,历年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优秀作品展
2004年,平遥国际摄影节(PingYa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 exhibition,PIP),涉——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师生展
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 毕业创作展
2005年,平遥国际摄影节(PingYa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 exhibition,PIP),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毕业创作展
2005年,美国PIEA(Photo Imag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全球摄影院校师生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展,佛罗里达州奥兰多
2005年----2007年,美国PIEA(Photo Imag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全球摄影院校师生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全球巡回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2006年,后电子影像展 798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
2006年,OUT OF ORDER F2画廊
2007年,注意! 中国当代摄影ARTIUM Basque Museum-Central for Contemporary Art
2008年,VISUALGALLERY AT PHOTOKINA 2008
2010 许恒——许恒个展 F2画廊 北京
2010 十年曝光 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影像展 北京
作品收藏
摄影作品 F2画廊Fabien Fryns收藏
毕业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刚收藏
摄影作品 北京今日美术馆(Today Art Museum)收藏
摄影作品法国巴黎Sylvian Levy DSL Collection艺术基金收藏
摄影作品 筑中美术馆馆长孙欣收藏
作品获奖
2002年----2004年,历年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优秀作品奖
2005年,获美国PIEA(Photo Imag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全球摄影院校师生作品竞赛 第三名
2005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奖
作品发表
2003年,《摄影之友》(2003,2)
2004年,《中国摄影》(2004,4)《2004年平遥国际摄影节作品集》
2005年,《中国摄影家》(2005,2) 《中国摄影》(2005,8)
2007年, [两性视野]学术网站 《东方艺术.大家》(2007,8)
《注意! 中国当代摄影》
2008年,《VISUALGALLERY AT PHOTOKINA 2008》
2010年,《东方艺术.收藏》(2010,7),《许恒》,《十年曝光》
作品评论
华丽的冒险——许恒摄影艺术分析
许恒《17个我的正面和背面》的出世,带来人们一阵唏嘘之声。他作为一位男性,将个人形象和他所扮演的女性形象组成一个图卷式的观念摄影,他到底要告诉人们什么呢?
别了,英雄
当今并非一个英雄主义泛滥的年代,文化的多元性话语使得人们与荣誉感、冲动感、勇气、痴迷精神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新时期的新新人类,在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流行文化冲击下,他们的生活面对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诸多无法改变的问题,却没有坠入听天由命感的悲剧深渊,而是尝试用黑色幽默回避、反讽现实,借以回应自身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许恒将观念置于特定的场域之中,衍生出一种戏剧舞台式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作为一种叙述方式来传达概括的、提炼的、抽象的艺术观念。借助形式上的换装,展演自身对于时代新事物的替代体验,用近乎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对峙现世不断上升的功用性和实用性。
80后艺术家许恒的作品认同男性身份在特定环境中的转化,消解传统意义上的阳刚的、坚强的、不可战胜的表象,他试图将自身形象游戏一样地充当了帷幕之前的芭比娃娃或优雅女郎,在模棱两可的性别角色之中,凸显令人不可言说的视觉惊艳。华丽而含混的画面意境给人提供了一个更接近人性的空间——这个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排斥了性别的单一性、绝对性。男女性别在许恒的画面中自由转化,令人目眩。他的作品《17个我的正面和背面》由一个男性主体四散开去,一个个女性形象延续和拼接,呈现一个由插叙组成的放射状快乐舞会。对于自身形象和传统概念的解构和重建,是“人之为人”多种可能性的尊重,富有戏剧化、经典性的歌剧精神。米兰·昆德拉在他的随笔集《帷幕》中提到:“一旦用于艺术,历史的概念就跟进步没有任何关系;它并不意味着一种完善,一种改进,一种提高;它像是一次探索未知的土地、并将它们标示在地图上的旅行。小说家的雄心不在于比前人做得好,而是要看到他们未曾看到的,说出他们未曾说出的。”小说家如此,艺术家亦如是。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家,许恒对于性别的转化表现是含蓄的、演绎的,体现女性群体华美的一面。透过“神化”的女性形象,不难发觉两性存在换位的可能性,只有思考事物本身美感的自由——借身份转化、性别替换来展现前所未有的视觉经验。
海明崴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却不能被战胜。” 如果战胜,也是人自己。许恒富有浪漫倾向的视觉模式恰恰表现了特定环境下性别的对立与矛盾,同一形象的多样化展现了单一性别不同的性别体验,是对传统意识的无声宣战。
许恒是完美主义的,然而他的完美主义并不妨碍他勇于尝试的胆略,形而上的思考力使得作品注入他所熟知的电子游戏:想象力、精致感、经典性、非逻辑,以及与现实有些距离的高尚。通过他假扮男性眼中经典化了的女性形象这一现象本身,将两性放在同一语境,以经典的形式陈列出来,藏匿的抒情精神通过非逻辑的元素得到了显现。
性别“换装”
福柯说:一切政治史都是生物史。那么性别的本质主义论断便成了“第一性”统治“第二性”的依据。生理决定论在很长一段时间把持着话语权,男性是父权社会身份地位相对高级的人,自然、社会、历史责任感、时代发展等等理所当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越来越退化观察自身美感的能力,被惯性地塑造成男性应有的某种生存状态和性格模式,比如细腻和感性,都不宜被表现和宣扬。男性具有柔性方面的可能性被忽视,仅仅被安排为理智和意志化了的化身。
对于人的既定性别,两性无时无刻不在约定俗成地、自发地参照着。尽管无限可能的空间在扩展,但也难以抗拒“惯性”的能量。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流派中,瑞维尔的化装理论可以为女性身份的后天形成作证明。她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内心是男性的、智慧的,但她认为处在男权社会中必须假装成传统女性,才能得到社会认同。因此,她所谓的化装就是带上传统女性的面具,这个行为本身是女性针对男权社会所建立的女性气质的找寻,即:所谓真正的女性不过是模仿和化装而已。
许恒正是用无可争辩的视觉惊艳,通过身份异化、化装表演展示角色身份多元演绎的舞台——男性不是生为男人而成为男人的,男性也可以精致华美如女性,性别身份的确认同样也可以经过化装扮演的方式得到。出现在新新人类中的cosplay是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角色的行为,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外表如何,而是取决于服饰的制作和包装之后的一种精神层面的替代或者互换。新新人类对于性别模式的另类思维,体现了时代对于文化多元性、精神性的思考。
翘首“新偶像”
许恒作品形象上弱化男性本体而化装为女性的体态——采取对于女性的模仿,这种创作角度消解了社会既定的两性模式,观念依靠“本我”去寻找“超我”,最终在“自我”的观念中得到完结。女性形象作为他的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使得他对于女性的关注度不再局限在表面形式,而是更加私人化和情绪化。这种性别的处理方式,完成对男性的一种特定人格塑造的模式转换,进而完成“人之为人”的意识解放,同时也是对女性群体生命的精神性、境遇感予以深度体察和反省。
商品经济时代,女性作为一种消费品的存在远远大过作为一个女性本体的存在,信息图片、网络媒体、杂志广告等视觉传媒无一例外地选取女性形象吸引大众眼球,一步步把美女形象的社会功能发挥到几近完美的程度,性别不自觉的被强调和异化。时代需要偶像,而这种偶像牢牢的锁定了大众审美层面的美女形象,这种选择看重的是女性形象发生潜在的质变转化成经济价值的可能性。许恒正是采取这种“戏仿”姿态,精准无误的,按照“化装”的专业制作化和思路体现商品经济下时代对于新偶像的要求,演绎另类角色的同时,途经性别身份的置换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华丽冒险。许恒的作品在男与女形象置换的过程中,消解了传统性别的定式思维,面对当代妖艳和媚俗的商品化女性形象,他不得不以自身的换装、假扮来呼唤女性纯真的审美品格。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16: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