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湾城及墓群
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三湾城及墓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为大型的汉唐古文化遗址,具有保存完整、分布密集、区域广泛、文化内涵丰富的特征。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许三湾古城始建于汉代,魏晋至唐代继续沿用,是汉唐时期重要的军事防御机构驻地。
1975年、1984年和1987年,文物工作者对古城遗迹和古墓进行了调查。
1999~2000年,高台县博物馆抢救清理了城址周围被盗及被洪水冲毁的个别墓葬。
建筑特点
许三湾城及墓群作为大型的汉唐古文化遗址,具有保存完整、分布密集、区域广泛、文化内涵丰富的特征。遗存包括古城址、墓葬群、村落、防护工程、烽燧、农耕区等遗址,呈现出以古城为中心,以周围墓群为重点的分布格局。遗址分布面积达60平方千米。
许三湾古城是一座黄土版筑的土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66米,南北长84米,在城的南垣正中辟门并筑有方形瓮城,在城的四角筑有高大的方形角墩,南北垣内筑有长20米,宽2米的斜坡马道,北垣处中部加筑一马面。整个城垣高8米,墙基宽6米,顶宽3米,人马可以在城墙上行走,整个古城面积达6100平方米。在古城四周50米处有围墙遗迹,似是古城的外围墙。距城东北角墩50米处建有烽燧一座,呈覆斗形,底边方形,周长40米,燧高8米,在燧周15米处建有夯土墙,为烽燧外围墙,此墙与古城外围墙相连,构成了古城坚固的防御体系。
墓群在许三湾古城西南1.5千米的地方,东西长3千米,南北宽1.5千米,分布面积达4.5平方千米,在墓群之外的五道梁内还散布有零星的墓群。城西南墓群3000余座,五道梁墓群计有墓葬1300余座。这些墓葬的封土多为底圆顶方,高1~3.5米,墓群中有20余座土墩墓,夯土呈方形,底边长20~30米,高4~5米。
文物遗存
许三湾古城内曾出土有魏晋时期的“部曲督印”和“部曲将印”铜印2方,采集有汉代“五铢”“货泉”、王莽“大泉五十”、唐代“开元通宝”、清代“康熙通宝”等钱币和汉代铜箭簇。已发掘的古墓中发现了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的纪年墓画像砖、魏晋画像砖、木牍、前秦木板画、牵马俑、汉晋钱币、铜晋等。
文物价值
许三湾城及墓群是中国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据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它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丝绸之路历史,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2001年6月25日,许三湾城及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许三湾城及墓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
自驾:从张掖市出发经丹霞西路—连霍高速—沪霍线—许三湾城及墓群,全程大约110千米。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1 15:0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