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著名理学家、荆门知军
陆九渊看到当地民风闭塞,习俗鄙陋,崇尚求神拜佛,迷信“因果报应”,便在讲经台上盖了一座亭,宣讲理学。听众往往有好几百人。听讲的人如有提问,陆夫子都一定答复;如有疑难,也都作出解释。荆门城,在当时有一个惯例,每逢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州官总要设坛打醮,祭祀鬼神,说是为州城黎民百姓祈福消灾。陆九渊来后,在元宵节专门宣讲《尚书·洪范》中“敛福锡民”的章节,用来取代打醮祈福的迷信活动。这样,荆门城的陈规陋习得到整顿,社会风气便好转过来,群众都很称道,讲经台更加闻名。后来,历经了
元、
明两代好几个世纪,到了
清代初年,讲经台和亭早已荒废了不知多少年,连台基也湮没了。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春,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陆九渊,在象山东腰的一处与东宝山上的读书台遥相对望的平坦的台地上,砌台筑亭,亭上悬“敛福锡民”的横匾,亭后的山崖凿了“讲经台”三个大字。当年夏天,亭台筑起,太守张世芳路过荆门州,特地来到象山腰看新鲜,很高兴地为这崭新的亭子题名为“仰止亭”。所谓“仰止”,是勉励荆门的州官应当像陆九渊当年治理荆门那样,多为百姓办些公益的事情。
二百多年来,岁长月久,仰止亭早毁坏了,只剩下台基。1981年年荆门建市不久,市园林部门重建了古色古香的仰止亭,讲经台也得以修缮,成为象山一带众多的名胜古迹之一。据《
荆门州志》记载,讲经台曾有一块陨石,是从山下抬来的,这块落星石有一段来历。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壬子年)正月下旬,天外飞来一块陨石,不久陆九渊就病死了。一直到清朝乾隆十九年(甲戌年,公元1754年),因兴建来龙桥开采石料,在象山东麓凿得龙泉,淘洗泉眼时,这颗陨石被发现。于是,在陨石上刻“落星石”三个大字,又在旁边添刻陨落的年月“壬子正月晦日”。当时迷信的人认为,当年天上陨落巨星,就是陆九渊十个月后逝世的凶兆,建议把巨石运上山腰,置放在讲经台上,以纪念陆夫子。荆门州知州舒成龙认为岁月相隔太久,真凭实据不足,但也不必太认真,就马马虎虎采纳了这项建议,移石讲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