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是中国邮政为体现新时代“
记者”职业的重要意义,展现当代新闻舆论工作者崭新的精神风貌,于2017年11月8日发行的纪念邮票,共1枚,志号为2017-27。
发行背景
2017年11月8日是第18个
记者节。1937年11月8日是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的日子。1999年,中国记协建议将这个日子定为每年的“记者节”,并于次年8月1日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从此,中国
新闻工作者们有了自己的节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
新闻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支持和鼓励新闻事业健康发展,为中国
新闻媒体和
新闻记者创造了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2017年11月8日,在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新中国第18个记者节当天,中国邮政特安排发行《记者节》纪念邮票。
制票参数
票面图案
《记者节》邮票除了中心的这支传统钢笔造型,两边是两个半圆,离远了看似蝴蝶翅膀,与钢笔组合呈现出一种放飞的形态。左侧的半圆是用银色方块构成的网格状,右侧的半圆则是以曲线组合的数字化界面。两边区域中有若干表现新时代新闻采编工具和装备的图标:笔和纸、照相机、键盘和鼠标、
实践十三号卫星、麦克风、摄像机、录音笔和地面发射站等8个符号。
邮票赏析
《记者节》邮票图案构思新颖、行业特征浓郁,采用具有现代感的构成手法及色彩表达方式,使人耳目一新,体现了较高的邮票设计、制作水准。
画面中的钢笔象征记者秉持社会责任的专业精神和自信风范;两侧线条及方点构成的两个圆形图案分别隐喻地球和网络,表示新闻传播媒介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发展态势;麦克风、摄像机、录音笔等形式各异的采编设备图标,结合卫星及地面发射站等元素,突出了当代记者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钢笔和两侧的圆形图案共同组成了一只振翅飞翔的蝴蝶,蝴蝶有吸食花蜜的特性,寓意记者具有关心社稷民生、追求真善美、推动社会进步、共筑美好新生活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邮票细节突显设计者的精巧构思。首先,此套邮票的面值选用花体字,笔画自然、流畅,带有30度斜角,有一种鲜明的卷体花草文字的感觉。这种字体在以往的邮票设计中极少使用,却是这套邮票的神来之笔。在字体下方,钢笔的笔尖与其遥相对应,仿佛1.20元的面值就是由这支钢笔写出来的一样,甚至笔迹未干,有一种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感觉。
其次,在钢笔下方,设计者增加了许多平行线条,强化视觉上的动感,营造出蝴蝶正在采蜜或钢笔正在书写的奇妙体验。整个蝴蝶被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最上面一层是装饰翅膀的彩色小点,最下面一层是小点的阴影,东西两个半球则位于这两层的中间,远看像蝴蝶,近看非蝴蝶,形不似而神似。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画面有了纵深感,体现出记者的工作既要善于展示现实表象,又能深入揭露事物本质。
最后,在印刷上,设计者充分利用了设计与印刷各自的优势,形成彼此映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设计草图的画面显得有些琐碎和分散,但实际上此时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设计则通过印刷来实现。设计者一方面将东西半球的线条和钢笔底色铺上一层超亮银浆,再印刷四色,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银色明度高,彩色强,蝴蝶翅膀上的彩点变得比较明显,记者的行业特征就更加突出;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银色明度低,彩色弱,东西半球的感觉会强一点,记者的社会作用则更明确。另一方面,在东西半球下方还增加了一层珠光印刷,珠光的特点是无色闪光,略呈现透明介质的淡淡的浑浊感,类似于5%的灰度,恰巧就是这一点灰度补充,使东西半球始终统一在两个整体的半圆中,丝毫不会有镂空、破碎感,整体蝴蝶的造型更加明显。
这套邮票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记者从中获得力量,这是中国邮政为中国新闻事业、为记者节献上的一份礼物和祝福。
逸闻趣事
韩秉华表示,设计《记者节》邮票时,铅笔稿画了三个,彩色提案草稿画了一个。画面上元素较多,为了画有所据,他还特意把自己收藏了几十年的一支老式钢笔找出来当参考,重新简化图形。正式图稿出来后,在送交中国记协和邮票发行部门审查时,整体造型没有大改,局部调整则多次。他表示,主要是左右两边的图标反复更改变换,像卫星和地面发射站等,因款式和型号有多种,换了几次图形,在专家建议下,卫星改用了2017年4月12日发射的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修修改改,光是在这些小图型上调整所花的时间就有一个月,而且图案全部是重新画的。
邮票邮品
首日封上的图案和邮票类似,并盖上写着“记者节 2017.11.8 中国”的纪念戳。首日封的背面,介绍了记者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