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维果的童年时期是在极度贫困中渡过的。1930年,执导个人首部纪录短片《
尼斯印象》,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该片以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为背景。1932年,执导纪录短片《
游泳冠军塔里斯》。
1933年,在喜爱电影的赛马场老板雅克·路易—努内的资助下执导了喜剧电影《
操行零分》,该片讲述了一所寄宿中学的孩子们的生活,贯穿了反叛意识以及无政府主义倾向。
1934年,执导由
米切尔·西芒、
蒂塔·保洛、
让·达斯特联合主演的爱情电影《
亚特兰大号》,该片讲述了一个驳船船长和新婚妻子重归于好的故事。1962年,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把电影《亚特兰大号》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影片之一。
让·维果是生活在安道尔公国(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加泰罗尼亚人的后裔。他的祖父是安道尔公国的法官。他的父亲是法国无政府主义者米盖尔·阿尔梅利达(后来成为社会主义者),于1913年创办名为《红帽子》的无政府主义报纸,并担任主编。1917年,维果的父亲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而被控犯有“叛国罪”,后死在狱中。1934年10月5日,让·维果因肺结核在巴黎去世,年仅29岁。
让·维果的电影既注重准确地扑捉现实生活的客观影像,有不满足于机械地摹写现实,而是力争突破了现实世界的客观限制,生成了一个主客观相得益彰、富有弹性和张力的诗意世界。维果构建的这个世界在蒙太奇的作用下,通过维果的创造,形成了一种影像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导演思想诗意时空。维果一生仅拍过4部影片,其中只有1部长片,其余3部为短片或中片,总长度不足200分钟。然而,他却用及其精炼、简洁的影像语言,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现实和深刻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他用电影独特的影像语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现象,用极为简洁的镜头语言达到了对现实的审美诗意再现。维果用电影独特的蒙太奇语言不仅构建了一个诗意世界,而且在蒙太奇组接下,在时间上流淌着诗意,在空间上充满着画意(山东师范大学张宪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