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祯期
明代官员
解祯期(1382—1450),讳庄春,号云庵,吉水文峰镇人。解缙侄,解纶与欧阳晚之子。永乐初试选,入翰林,授中书,升大理寺左评事,敕授征仕郎致仕。以善书选天下第一。其书疏隽自喜,不失门风。仁宗(1425)召为中书舍人。
家庭
其父是解纶,“纶生子祯期于鉴湖之第”。《明史·解缙传》末附有《解纶传》,说解纶中进士后,官礼部主事,后因性格原因转从父业,任应天府教授,再后在家养病,于1411年十月病逝。其母是欧阳晚(?—1405),字季晚,1376年嫁入解家,其父叫欧阳子衡,与解开为莫逆之交,那时解缙未满8岁,经常问学于欧阳子衡,“余未成童,然喜为文字。先生至予舍,辄从问经史大义,先生甚喜”。欧阳晚为人宽厚,善良勤快,知书达礼,正因为有好的家教,解祯期很快就有才名。“其子祯期今来京,师受主上眷知,以书学选为天下第一人,被特恩习书策东宫,将迎致之”。
其事
解祯期问学于解缙,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390年。那年解缙被朱元璋遣送回老家,祯期才9岁,正是入书塾启蒙阶段,解缙自然是他重要的家庭老师之一,此后他跟随叔父陆续学习了8年。1398年,解缙因“违诏旨”罪被贬谪甘肃河州,那年解祯期正好也在南京城,临行之际解缙作《西行,示侄祯期还家》诗赠与侄子:“早岁攀龙客天府,浪得声名满寰宇。归来自分闭门过,岂料更为名所误。”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心情。
1410年五月,贬官交趾的解缙回到南京城。因永乐帝已带兵北征,出于朝臣之礼,他探望太子后便离开宫廷,回到京城家中闲居一段日子。长兄解纶得知消息后,高兴地携妻儿来探望。那时解祯期已在京城作官,且以书法成名,于是叔侄俩在一起切磋书法,探讨诗文。解缙乘兴用草书写了几首广西吟诗送给侄子,并写下跋语:“此余近日所作数诗,皆率尔而成,今又率尔书之。虽然,未尝敢弃古自为也。中间复笔、覆笔、返笔之妙,付有识者自辨之。永乐庚寅(1410)五月二十三夜,京城寓舍书与祯期。”
永乐十三年(1415年)解缙死于狱中。屈死后,永乐帝仍不解恨,将其妻儿宗族株连定罪,一并流放辽东,近亲人员有解缙元配徐氏、侧室陈氏,长子解祯应和媳妇周氏,次子解祯亮,以及侄子解祯期和继配周氏、侧室戚氏等人,此外还有宗族中的其他人。因解祯期是实职京官,在那些充军的日子里,他起了顶梁柱的作用。
1424年七月,永乐帝病逝,太子朱高炽即位。不久后仁宗颁发特旨,赦免解缙家族回乡。第二年正月,解祯期才率亲属回到京城,祯期“到京陛见,仁宗大喜,首询及祯亮公,是时已归家矣”。因为解祯期曾陪朱高炽练习书法,那次接见仁宗即授官为中书舍人从七品官,从事公文书写之职。解祯期在京城休顿一段时间后,立即扶送几位婶婶、堂弟回吉水,临别之际又去拜会时任内阁首辅的杨士奇。此时此景,杨士奇悲喜交加,既为解氏家族得到赦免而高兴,又为解缙的冤死感到无比的悲痛,于是撰作《送解祯期兼忆大绅》诗相赠。
那时,解氏家族还没完全被赦还,于是在“宣德二年(1427)丁未八月初九日,祯期公念族众在戌伍,乃特命(堂)弟解清贤具本赴行在通政使司陈情”。第二年,朝廷又颁发特旨,解缙家族当年被充军辽东者,全部得以回乡。
1433年,解祯期因为眼疾,向朝廷请求回乡养病,明宣宗下旨准许。回乡前,士大夫、亲友皆置酒饯行,作诗相送,泰和人、吏部尚书王直特作《赠解祯期诗序》送别。王直自称为解缙门生,与解祯期友谊深厚。那年祯期才52岁,距70岁致仕还差18年,所以士大夫们都希望他回家尽早养好病,早日回朝廷当差,以不负皇恩。
1435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继位。那时,解家被没收的家产还没有全部归还,在家养病的祯期安排堂弟解祯亮和自己的长子解璇入京周旋此事,“赴京陈情,奏复产业”,可见他一直在为叔父解缙的冤屈奔走呼号,最终使家产得以全部归还。第二年九月,解家最终昭雪大冤,解祯期这时才认为,为解缙修墓立碑的时机已成熟,于是他安排祯亮、解璇再次入京找杨士奇,送上一本《解氏世谱》后,请他为解缙撰作墓碣铭,于是杨士奇撰作了雄壮悲怆的《故交趾布政司参议解春雨先生墓碣铭》,深情悼念这位旷世才子。
其书
解祯期以书法闻名,史料中多有记载。如明人朱谋垔《绩书史会要》载,解缙“从子祯期亦善书”;《王世贞续名贤遗墨》亦载:“祯期书疏隽自喜,不失春雨(解缙的号)门风。”
1404年,永乐帝设立内阁,急需一批从事书写的年轻官员,解缙因任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于是在第二年的荐举中,擅长书法的解祯期自然被选入翰林院。又因有亲叔解缙的呵护,他又被皇帝点名为陪读,与太子共同研习书法。
后来,解缙因反对出兵安南、被污廷试读卷不公等,被朱棣采用明升暗降的办法,黜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继又改任交趾。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解祯期也在京城任职,叔侄俩再次相见,内心也是感慨万千。于是,解缙又书写《广西感旧》诗等相赠。不久后,朱高煦借机泼污水,奏解缙“私谒太子”,因此被逮捕入狱。第二年,“高煦又言,缙虽就狱,房族尚多,及供出房侄解祯期等……将侄祯期等同监候锦衣卫”。直到明仁宗上台后,解祯期才从辽东赦回。
宣德年间,解祯期奉诏参与编修《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等书,书成后所有参修人员皆有赏赐。解祯期因字写得好,且是誊录官,于是“钦升大理寺右寺右评事,翰林院办事”。为了保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朝廷采取只提升级别,享受相应待遇的办法,仍安排这些官员在原职位上办事,解祯期也是如此。
经历家族变故后的解祯期,为官处事变得尤为谨慎,其内心不愿再回朝为官。1442年朝廷“例召天下养病官员赴京。祯期公以八月二十八日自诣阙下,将原批告及实供缴呈外,再三恳求致仕,朝廷乃允其请。复陈情,辞谢归”。他在进京的途中,在陪都南京留下《临〈兰亭序〉》墨迹,并写落款说:“正统壬戌(1142)秋七月十有四日,六十一翁解祯期临于金陵石头城之公馆。”待朝廷批准他致仕后,祯期回乡尽情地享受着吉水的山水之美和含饴弄孙之乐,又活了8年才去世。
参考资料
明代书法家解祯期.吉安新闻网.
解缙.故宫博物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6 13:42
目录
概述
家庭
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