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颈
肱骨头与肱骨结节之间的浅沟
解剖颈是位于肱骨头与肱骨结节之间的一条浅沟。肱骨解剖颈为一浅沟,是围绕肱骨头关节软骨边缘的收窄部分,将肱骨头关节面与大小结节分开,有部分关节囊附着。
与解剖颈相关疾病
肱骨解剖颈骨折:发生于肱骨解剖颈的骨折。肱骨解剖颈相对较短,不易发生骨折。所以单纯的肱骨解剖颈骨折极为罕见。以老年人多见。也有可能与其他病情合并,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解剖颈骨折,但其情况比较少见。
损伤机制: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肱骨解剖颈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肩部或手掌着地,暴力传达到肱骨解剖颈而发生肱骨解剖颈骨折。
解剖颈相关疾病的分型
肱骨解剖颈骨折的分型,分为以下几种: 无移位型肱骨解剖颈骨折、外展型肱骨解剖颈骨折、内收型肱骨解剖颈骨折、粉碎型肱骨解剖颈骨折。
(1)无移位型肱骨解剖颈骨折患者多有外伤史,伤后患肩胀痛,无明显畸形,肩部肿胀多不明显,少见皮下瘀斑,肩关节因疼痛而活动明显受限,辅助检查X线 片多无明显阳性发现,容易漏诊或误诊为肩部软组织损伤。因该病症状持续时间长,当肩部症状超过两周而未见明显好转时应考虑本病可能,给予复查肩关节CT,CT可显示解剖颈处骨折线及可能存在的轻度移位情况。肩关节MRI多可见关节内积液,解剖颈处因出血而H含量高而呈高信号,影像清楚的可诊断肱骨解剖颈骨折,不清楚的多怀疑骨挫伤可能。
(2)外展型肱骨解剖颈骨折多有明确外伤史,伤后患肩胀痛,患肢呈外展畸形,肩部肿胀情况较无移位型骨折明显,上臂内侧、腋窝甚至胸壁有时可见大面积皮下瘀斑,肩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辅助检查X线片可见肱骨头内收,骨折远端向内侧移位,折端向内成角,肩关节腋轴位片十分必要,可用于了解骨折前后成角情况。肩部CT可用于了解骨折端是否有碎骨块及肱骨头旋转、移位情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MRI检查可见关节内大量积液及肩部软组织损伤情况。
(3)内收型肱骨解剖颈骨折有外伤史,伤后患肩肿胀、疼痛明显,患肢呈内收位畸形,肩部皮下瘀斑较内收型骨折少见,且多出现在肩部外侧,肩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辅助检查X线片可见肱骨头外展,两折端向外成角,肩关节腋轴位片也十分必要,可用于了解骨折前后成角情况。肩部CT可用于了解骨折端是否有碎骨块及肱骨头旋转、移位情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MRI检查可见关节内大量积液及肩部软组织损伤情况。
(4)粉碎型肱骨解剖颈骨折为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创伤性疾患 , 伤后患肩肿胀、疼痛明显,患肩常无明显畸形,肩部周围皮下可见大面积瘀斑,肩关节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辅助检查X线片可见肱骨头解剖颈骨折及其附近的碎骨片外,还可能发现合并有肱骨大结节、小结节及外科颈骨折,肩关节CT和MRI可更详细的了解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
诊治
肱骨解剖颈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型固定、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手法复位经皮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肱骨头置换等方法。
(一)保型固定
1.适应证:肱骨解剖颈无移位骨折。
2.操作方法屈肘90°位,应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吊固定患肢于胸前4~6周,或用弹力带固定患肢于胸前,2周后可进行肩部适度的功能锻炼。
(二)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1.适应证肱骨解剖颈外展型和内收型骨折。
2.整复方法
患者平卧或坐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窝向上提拉,另一助手握其肘部,沿上臂纵轴方向拔伸牵引,矫正短缩畸形;术者双手环抱骨折远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复位方法:肱骨解剖颈外展型骨折,术者用力向外扳拉,第二助手同时在拔伸牵引下,内收上臂,使其复位;肱骨解剖颈内收型骨折,术者用力向内推挤,第二助手同时在拔伸牵引下,外展上臂,使其复位。肱骨解剖颈外展型骨折,用内侧夹板上端有大头垫的四块夹板固定,肩关节前屈内收,屈肘90°,使上臂始终保持在内收位;肱骨解剖颈内收型骨折,用四块平直夹板固定,肩关节外展90°, 肘关节屈曲90°。
(三) 手法复位经皮固定
1.适应证:单纯手法无法复位的解剖颈内收、外展型骨折,复位后折端不稳定的解剖颈外展、内收型骨折。
2.固定方法
(1) 克氏针固定: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无菌操作,X光透视监测,手法复位方法同前所述,若手法无法准备复位时,可用一枚克氏针透视下自皮外插入肱骨头内,调整肱骨头方向同时牵拉患肢,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使骨折复位,术中透视见复位满意后,用一枚克氏针从肱骨大结节顶点向下1cm进入肱骨上段,针尖指向肱骨头关节面中心下方1cm,将克氏针钻入,针尖达肱骨头软骨下止,第二枚克氏针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3cm进入肱骨上段,针尖指向肱骨头关节面中心上方 1cm处,将克氏针钻入,针尖达肱骨头软骨下止。透视见骨折复位好,固定牢固后两克氏针针尾留置皮外,外展架固定患肢4~6周,后拆除外展架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2) 手法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空心钉固定优点是可对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加速骨折愈合,并且因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即可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但需二次手术去除内固定。
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无菌操作,X光透视监测,手法复位方法同前所述,术中透视见复位满意后,用一枚导针从肱骨大结节顶点向下1cm 进入肱骨上段,针尖指向肱骨头关节面中心下方1cm,将导针钻入,针尖达肱骨头软骨下止,第二枚导针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3cm进入肱骨上段,针尖指向肱骨头关节面中心上方1cm处,将导针钻入,针尖达肱骨头软骨下止,后测深,选择长度合适的空心钉拧入。术后应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屈肘位悬吊前臂两周,术后1日即可行患肩适度功能锻炼。
(四)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多适用于有移位的肱骨解剖颈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手术内固定器材多有克氏针、空心钉、普通钢钉、可吸收钉、钢板螺钉等(因解剖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骨质较差,故建议内固定钢板最好选用锁定板)。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患者仰卧,采用常规肩关节前侧三角肌胸大肌手术入路,保护头静脉,分开三角肌和胸大肌,找到肱二头肌长头腱,切开关节囊,仔细记清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二头肌长头腱沟,尽量保留附着在近折端的软组织以及附着在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上的软组织,清除折端瘀血,利用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肱骨头这些解剖标志及折端的特有标志,将骨折复位,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对骨折进行固定,常规关闭切口。术后可根据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选择患肢外固定类型及时间长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4 08:51
目录
概述
与解剖颈相关疾病
解剖颈相关疾病的分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