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缘干细胞是指角膜缘为角膜和结膜、巩膜交界部分,与角膜鉴别的标志是Bowman氏膜的终止处;与结膜的鉴别标志是不含
杯状细胞。
概述发现
角膜缘干细胞的移植要通过手术,这就涉及了适应症、供体选择、手术的技巧以及术后的康复等问题。
1、适应征[3、19、21]:一般适应于广泛角膜缘纤维性血管向内生长者, 且已持久或复发达7个月~20年不等的角膜上皮疾病。(1) 中、重度化学烧伤或热烧伤; (2) 慢性接触性相关角膜上皮病; (3) 假性胬肉、翼状胬肉和复发性胬肉; (4)Terrien‘s边缘角膜变性; (5) 慢性复发性角结膜炎; (6) 角膜上皮瘤; (7) Steve - jonnson综合征的表层; (8) 多次角膜缘术后角膜表层瘢痕; (9) 持久性角膜上皮缺损。
2、供体的选择[3、22]:(1)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适应单眼发病的患者,取另一眼上方或下方角膜缘组织。(2)同种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活体- - 患者健康亲属, 如父母、兄弟等; 尸体- - 健康尸体眼球。
3、植床准备:根据病灶大小,清除缺血的角膜缘结膜及结膜下瘢痕组织, 暴露2mm宽的巩膜及角膜缘组织片, 板层切除角膜表面不正常上皮、纤维血管翳、角膜表面瘢痕、使角膜创伤面平滑,避免角膜实质层切除。
4、植片大小[2、18、19]:根据病灶范围采取植片,取角膜缘015~1mm宽的表层透明角膜上皮并带有宽的2mm结膜, 避免取筋膜, 先切透明角膜边缘侧,再切结膜侧,活体供眼在表面麻醉取下, 创口可保留开放或用8~0号可吸收的缝线缝合伤口,所有活体供眼伤口快速愈合,无异常变化。植片大小从5mm~10mm不等,宽度2~3mm角膜缘组织,用10~0尼龙线在角膜缘侧间断缝合, 8~0可吸收缝线在巩膜侧间断缝合。
5、术后处理[18、19、20]:术毕结膜下注射抗生素、激素,单眼加压包扎,佩戴治疗性眼接触镜或睑缘缝合保护植片,术后3周拆除缝线,常规用抗生素和激素滴眼, 如为同种异体移植;术后可口服环胞霉素8~12 mg/kg,为期1周随后减为4~5mg/kg,持续2~6周, 全身应用环胞霉素时应注意肾功能和血压变化,可用1%
环胞霉素A滴眼液滴眼,自体移植的角膜缘上皮在3天内可完全覆盖角膜, 同种异体移植在术后7天内, 术后2~9天移植的上皮已完全覆盖角膜。
6、术后并发症[18、20]:术后未遇到任何感染和植片移植急性失败, 术后并发症归纳如下:
(1)上皮生长迟缓: 常见的原因可有供体不理想, 植片覆盖不均匀,缝合技术失败及泪液分泌功能障碍等。
(2)植片裂开:常由于缝合不牢或过早拆线后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等原因造成。
(3)植片排斥反应: 同种异体移植后有些患者出现角膜缘血管充血, 继而诱发角膜上皮排斥, 通过局部应用
糖皮质激素及
环胞霉素A即可防治这种现象的发生。HLA基因配型从根本上防治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4)旧病复发: 因移植失败或移植的干细胞存活量太少,导致上皮再生不足等。
展望和问题
综上所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眼表疾病、重建角膜结构的有效手段。
其中自体移植虽然有诸多优点,如移植成功率是最高的,没有排斥反应,组织来源方便等, 但仅能供单眼发病的病例, 手术取植片范围常常受限。我国每年所实施的
角膜移植例数远不及每年递增的角膜病患者。
培养角膜缘干细胞是基于对角膜缘干细胞的深入认识和对传统方法的重大革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它的优点是:1、所需角膜缘组织极少,对供眼无潜在威胁;2、培养的细胞可冰存用于二次手术;3、能抑制眼表急性病变的发展,迅速恢复术眼正常的眼表结构;4、可避免使用异体移植而导致的免疫排斥反应;5、解决了供体来源不足的难题[3]。这一方法是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一旦该方法研究成熟, 可解决角膜缘干细胞的来源。
虽然如此,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如培养后的角膜干细胞分化及生理生化的变化、如何选择安全可靠的载体、培养的肝细胞如何保存效果会更好、异体移植后如何降低排斥反映的发生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