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敏度(visual acuity)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通常用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角来确定。视角是物体上两点光线射入眼球,在晶状体光心前交叉所形成的夹角。正常眼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角约为 1 分角(圆周为360度,1分角即为 1/60度)。在最合适的条件下,最小视角可达0.5分角。视力表依据上述视角原理制成。一般视力表排列有 12 行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E字,愈往下,字愈小。第一行 E 字在距眼50米处、第10行E字在距眼5米处,其缺口的两点与眼所形成的视角均为1分角。在距离50米处能看清第1行E字者,为正常视力。在距离5米处能看清第 10 行 E 字者,视力为 1.0。如站在距离5米处只能看清第 1 行,则视力为 0.1。
名词说明
通常是以能辨别两条平行光线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视力表上的标准环就是据此设计的。距离越小,视角也越小,即视力越好。最小视角为1分时,视力则定为1。视网膜各部分的视敏度不同,在亮光下,中央凹的视敏度最高,周围部分的视敏度迅速下降,最边缘部分的视敏度仅为中央凹的1/40。在暗处,中央凹的视敏度几乎为零,而周围部分视敏度相对较高,当然比明视觉相差很大。可见,中央视觉的特点是在亮光下分辨细节和具有色觉;边缘视觉的特点则是在暗光中对弱光敏感,而不具色觉。
检查
临床上用视力表检查视敏度。在明暗不同的光线下,视网膜各部分的视敏度也不同。在明亮的地方,中央凹的视敏度最高,中央凹周围最边缘部分的视敏度仅为中央凹的四十分之一。在暗处,中央凹部分几乎看不见东西,外周部分虽能看见东西,但视敏度很低。由此可见,中央视觉的特点:善于存亮光下分辨物体的细节;边缘视觉的特点:在暗处对弱光比较敏感。
与照明关系
亮度对比与最小视觉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绝对视觉阈限、的亮度大约为10“烛光/平方米.但这个数值只是对于在暗背景上看白色大目标时,才是合适的,而且不能限制观察时间.目标的尺寸越小,以及与背景的对比度越小,则需要更高的亮度才能看得觅,这里所说的尺寸是最小目标对眼睛所张的角度或称最小视角.
在视觉分辨实验中,常用对比来表示被观察目标的清晰程度.亮度对比是指对象与背景的亮度差和对象(或背景)亮度之比.照明标准与观察的对象和背景亮鏖的对比有着直接关系.
视敏度测定
计算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的大小,要从物体的两端各作一线通过眼的节点到达视网膜。在节点处形成的角叫做视角。显然,物体变小或离得远些,视角就会变小,如物体越移越远,到了某一点,物体就看不到了。同样,如果有两个靠近的物体逐渐移远,二者也会融合。在这种情况刚发生前,正常眼节点形成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最小视角的大小可用于测量视敏度或目分辨力的极限。
在一个卡片上画两条黑线,3厘米长,2厘米宽,相隔2毫米。将卡片放在良好的照明处。由卡片处后退至尚能看到两线分为两条。测量从眼球至线条的距离,并计算网膜成像的大小。中央凹
锥体细胞的直径与所成像的大小相比如何?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决定眼分辨力的极限?视网膜外周部位与中央凹在视敏度上有何不同?
斯内伦氏试验字母是根据上述实验设计的。在表中所指定的距离处,字母在节点形成视角5分。构成字母的线条及其间距形成视角1分。让受试者站于距视力表5米处,遮住一只眼,必须鼓励用另一只眼读注明“5米”行的字母。如他成功,则其视敏度被认为正常。表示方式为视敏度V—d/D,式中d为到表的距离,D为应能读出该行字母的距离。在此例中V一5/5或1。假如受试者站在5米能读出他必须在4米处读出的一行,则他的视敏度较正常的好,即5/4或、1.25。如果受试者只能读那些应该在6米处可见的最小字母,那么他的视敏度为正常的5/60记录每只眼的视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