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
梁衡创作的散文集
《觅渡》是梁衡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4年4月。
内容简介
《觅渡》是语言优美、意味隽永的散文集,梁衡将其“满怀忧国之情”的“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这里面既有政治历史的咀嚼,又有山川风景的感怀,更有人生社会的思考。该书在谈史叙事咏物中让人深以求索、致知明理,获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深层次阅读享受。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如梁衡在自序中所述,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如同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六个层次: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文章为思想和美感而写。梁衡的散文情理并重,以评带传,他写的人物在历史上已有定论的基础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又是不落窠臼的,他从人性的深层重新诠释笔下的人物。《觅渡,觅渡,渡何处?》是写瞿秋白的,梁衡构思了六年,三访瞿秋白纪念馆,迟迟不敢下笔,他抓住“觅渡”这个概念,境界立出。他在文中讲述了翟秋白的生平,写到“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在文章的结尾“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让人感慨追思瞿秋白从容就义的革命气节和坦荡无私的崇高精神,对翟秋白的人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内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现象,内在的眼睛看本质。梁衡的散文不但勤于运用外在的眼睛去观察,而且善于运用内在的眼睛去感悟。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都可见智慧的哲理与启示,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深沉的思考与厚重的感悟,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散文大家的气韵。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青史,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这些跨越历史的人物从作者的笔端一一鲜活起来。《把栏杆拍遍》开篇“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落笔优雅如虹,厚重如山,对辛弃疾一生的理性定格,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入木三分的概括,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
散文以审美为核心以抒情为目的,其特质就是用语言在感受美中体验情感,在表现美中深化情感,在创造美中升华情感。梁衡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他自己的体温,不做作,也不夸饰,顺其自然地绽放,好似悄悄开放的昙花,不仅有动人的仙姿芳颜,更陶醉于其清新诱人的馨香。梁衡在他的散文中能神通万里、思接千载,思之所至,情之所钟,哲理和现实生活血肉一体地融合起来。
梁衡的文字诚挚而有穿透力,白描的语言形式契合质朴的内容,使人从阅读中获得快感。他每创作一篇文章,都能大大深化一方名胜古迹的文化内容,使之充分焕发崭新的文化魅力。其文化的内核、深厚的积淀和广阔的视野,通过朴实的语言生出裂变,产生辐射,让文章流光溢彩,联想无限,产生持久的魅力。《晋祠》一文,入选中学生教材,梁衡用优美而纯净的语言,把晋词的特征介绍得具体形象,形神兼美。“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这些似乎只是漫不经心,信笔写来,自然多彩的传神笔墨和韵味十足的生动语言,极其平易而又极易传神,明丽天然而又活灵活现,描写了晋祠的山美、树美、水美,诗情画意、悦目赏心,怡人情怀,既充溢了感性的鲜活,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相互联系。梁衡的散文注重细心观察,善于见微知著,联想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总是能在事件中发掘出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知识和大众发现不了的哲理。他以喷泉如涌的创作姿态,将散文的题材呈放射状铺开,辅之以资料的提炼和文化的比选,如春蚕吐丝、蜜蜂酿蜜般,向读者奉献出精心构思勤奋创作的一篇篇美文。
《在欧洲看教堂》有很大的篇幅谈到教堂与艺术。除了教堂与艺术的关系,梁衡还纵览古今,举出了诸多名人与教堂的历史事件,讲到了在欧洲宗教与历史难舍难分的关系和宗教与科学从对立到理解的过程。“教会垄断了文化。其实教会还垄断了艺术,垄断了建筑。”“教堂对教会来说,是布道的场所;对教徒来说,是寻找安慰洗刷心灵的地方;对艺术家来说,那是他手中的一块石料或者是一块画布。”其鲜明的立场、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娴熟的艺术让人钦佩,不仅让人开阔视野,还给人以深刻启示。
作品评价
山东省政协原秘书长、离退休干部第三党支部书记毕泗生:《觅渡》中的不少文章,讲的是大事、大情、大理,有人将其称之为“政治散文”,读来大有金戈回响、荡气回肠之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读着梁衡的文字,不时被那一段段意味深长、振聋发聩的历史叙述所感染;被那一个个彪炳史册、栩栩如生的风云人物所感动。梁衡先生的文章,无论写人写事,还是写景写物,都追求美感与思想的统一,既有抒情,更有言志,字里行间充满理性与激情。阅读梁衡先生文章,既会受到理性熏陶、审美享受,也会启迪心智,学到为学为文为艺之道。
出版信息
《觅渡》自2004年4月首次出版以来,已重印了近20次,首版以及修订版信息如下: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山西霍州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临河县委宣传部干事,《内蒙古日报》记者,山西省委宣传部干事,《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司长、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觅渡》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及《梁衡文集》等。曾获得《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奖等奖项。
参考资料
浅析梁衡散文《觅渡》.鄂尔多斯日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5 14:0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