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庙,位于山东省
庆云县县城东北13公里,五黄邱村之间。观世音菩萨庙,简称观音庙,又名大庙。大庙的名称较观音庙名称,名声更大,流传更广。观音庙,地处五黄邱中间,为五黄邱共同扶持。庙基拔高,庙宇宏伟,形式对称。相传为唐代创建。庙宇座北朝南有东西两大殿:东大殿为观音堂;西大殿为罗汉堂。大殿前,东西相对,各有十余处小殿。西偏殿为诵经房和僧人的居室,东偏殿多为游僧客居之房。在东偏殿中间有一间无顶房,中有一棵古槐,时人称唐槐。槐粗约需三人合抱。树有一朝南的枝干,上挂一唐钟,为防钟重坠落,特加两根柱桩支撑支干。钟声悠扬悦耳,如呼佛号,周围五黄邱村民均能清晰可闻。
如今古稀以上老人,都曾闻听过。后来悬钟的铁丝绳,因年久锈蚀,难负钟重,致改使断毁,巨钟落地,扎入土中约尺余深,几人推之,莫想能动。此钟传说毁于上世纪大炼钢铁时。庙门为正阳门,高大宽阔。立于庙门观望,大有登楼远眺之感。庙门左右有四株槐树,都是古树,不知何朝何代所栽植。古树枝叶茂密,是夏日乘凉的好所在。农忙时节,打工的农人清晨常聚于此处,等待人家招聘。旧时称此处为短工市场,庙门左侧还立石碑,碑文镌刻大庙历史及捐募资金的名人。
据说此碑尚存,成为刁黄邱一村井上的基石。出庙门拾级而下,便有一条东西大道横亘于前:往西经蒋黄邱至老
庆云县城;往东经撒黄邱至十八苦村。大道南有一甘甜水井,水质清淡爽口,饮之可败火,世传为神井。五黄邱村民常到此取水,甚至十几里外的十八苦村的村民,亦到此取水。人言“天赐神水,消灾得福”。也有一说:“菩萨赐水,趋福避灾”。井东是一荷花湾,约二亩大小的面积,呈梯形,南窄北宽。相传为观音采莲处。湾周围多杨柳,郁郁葱葱,景色悠美。荷花湾南,便是大黄邱村。大庙西南,约里许,便是蒋临照的墓地。墓地松柏苍翠,树植有规格,有很多石碑,记载蒋氏兴旺的一斑。蒋氏墓,景色肃穆,亦有游人到此观瞻。
庙宇之北为枣林,过枣林,望西北是刁黄邱村;看正北是邓黄邱村。庙宇建筑面积约有十余亩。亩东还有十余亩的地,为庙宇僧人所有,由僧人耕作。这十余亩地的南头,与庙门平行,有一方形高台。那是戏台的台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生日时,五黄邱要集资联合主办赶庙会。
庙会一般十余天,赶庙会时,各地商贾云集,那时的情景比过年还热闹。求神拜佛者络绎不绝。 一九二九年,在蒋黄邱蒋耀奎倡导下,
庆云县开始将私塾改为学堂。学生上学开始学国文。蒋耀奎于沧州先创办了河北第二中学。而后,回庆推广办学堂。时人称蒋耀奎、贾佩卿、崔兰西为燕南三杰,蒋耀奎又与周秋珊、张雨岭称棣城三杰。于一九二九年,大庙改为黄邱学堂,后又称黄邱学校。当时仅将罗汉堂改做教室。因僧人已云散,僧人住房便成了校长教师的办公处。观音堂仍供有
观世音菩萨,许多罗汉塑像也都移动到观音堂了,并实行了封存。赶庙会的习俗还保留着。解放后,大约在四七年,正式命名为黄邱小学,可五黄邱村民却叫大庙小学。当时有办学董事会。称董事为校董。五黄邱都有本村名人任校董。校董长为刁黄邱的赵秀庭和崔邦起,校长为邓黄邱刘寿卿和大黄邱肖玉岩。后来,学校与迁往蒋黄邱的大风完小合并。
大庙旧址就改为敬老院了。以后房屋失修倒塌,便成为农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又在大庙旧址东面重新建立了黄邱小学而至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庙唐槐。此树高大茂盛,其荫可覆盖整个庙宇。稍一起风,便飒飒作响,常令人肃然起敬。此树有一向南的粗壮枝干,直指庙前神井和荷花湾。此树的这一枝干,其粗一人合抱不过来。它与树主干的交接处有一树洞。
传说树洞内有一巨灵蛇。它有时,尾缠绕于树干上,身子迤逦向南,将头伸向井中饮水。它饮过后,水就变得特别凉、特别甜,人再饮用了,便可医治百病。故大庙周围的一些善男信女,闻后便纷至沓来,求取神水,向菩萨敬香祈福,亦面向唐槐(即面向灵蛇洞),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