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镇,旧镇名,2018年7月撤销,现辖域属
马坝镇。
历史沿革
清代,属盱眙县彭城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蒋坝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五区(蒋坝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盱眙县第一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蒋坝镇。
1949年,置观音寺乡。
1958年,改为顺河人民公社。
1981年,因重名,改称观音寺人民公社。
1983年,恢复乡建制,称观音寺乡。
2001年2月,撤销观音寺乡、马庄乡,设立观音寺镇。
2018年7月,撤销观音寺镇、马坝镇,合并设立新的马坝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观音寺乡下辖14个行政村,分别是龙墩口、戴岗、王塘、衡西、坚强、高坝、果园、顺河、崔集、丁塘、朱楼、湖下寺、瓦屋、九里。
2001年,因乡镇合并从原马庄乡划入11个行政村,分别是孙湾、三官、岗里、永久、柴岗、桥北、黄集、堆头、三河、杜庄、周集。是时,观音寺镇下辖25个行政村,后合并为14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末,观音寺镇下辖12个社区(村),其中2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顺河社区境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观音寺镇位于盱眙县东北部,距县城30千米,东与
金湖县毗邻,北与
洪泽区为邻,南与
马坝镇相依,西与
三河农场搭界,镇区位置在东经118°51′,北纬33°5′,总面积116.56平方千米。
水文
观音寺镇境内有三河等河流流经。
人口
截至2017年,观音寺镇有户籍人口26245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观音寺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8万元,比去年增长近400万元;服务业入库税收24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1.77万元。
第一产业
2017年,观音寺镇种植粮食9490公顷,产量9.05万吨。其中,水稻5410公顷、产量5.85万吨,小麦4080公顷、产量3.2万吨。投资1500万元在三官村建成666.67公顷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投入资金60余万元建成西瓜科技示范园1.3万平方米;全镇累计流转土地2000公顷,其中新增发展稻虾、稻蟹产业466.67公顷。
第二产业
2017年,观音寺镇新引进项目3个,竣工项目4个。推进重大项目1个,10亿元项目高传风电,高传风电项目,图纸设计完成,升压站已完成建设,风机基础已开挖并浇筑16台,风机已完成吊装3台。全年规模企业开票销售收入约8.3亿元,比2016年增长2亿元,入库税收767.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境内有观音寺小学、观音寺中学等。2017年,观音寺小学被评为淮安市安全管理工作先进校、观音寺中学政治学科市级课题开题。
文化事业
2017年,观音寺镇在野欢乐山城冶全县第五届元宵节民俗汇演中获得全县第四名、优秀组织奖、二等奖等成绩。
医疗卫生
2017年,观音寺卫生院门诊17396人次、住院1239人次,分别比2016年增长10%和2%。
社会保障
2017年,观音寺镇新增低保户25户73人,累计189户466人;扩大救灾救助对象,全年救助35人,发放救助金13.59万元;全年发放优抚金81.77万元。农村籍退伍士兵及时摸底上报,有15人享受待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883人;投资5万元对敬老院食堂进行改造,购置新的康复设备和娱乐设施;为58名残疾人办证。落实安居工程12户,白内障患者提供手术服务30人;全镇有五保老人92人,其中集中供养53人、分散供养39人。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
地名溯源
因境内有观音寺,而得名。观音寺:过去宝应湖西的九庙八大寺中,三元宫、观音庵、梓潼殿、湖下寺均在观音寺街道四周,观音寺即由古观音庵得名。
赶集
观音寺镇境内有顺河集、马庄集等,其中顺河集在公历的1、4、7逢集,马庄集在公历的2、5、8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