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上镇,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
樟树市,地处樟树市境东部,东、南北面分别与丰城市的
丽村镇、
荣塘镇、
拖船镇相邻,西南面分别与樟树市的
閣山镇、
大桥街道接壤,镇人民政府距樟树市城区1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59.4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观上镇户籍人口为26579人。
历史沿革
1949年前夕,观上镇境域为和风乡、义汽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第五区。
1956年,撤区,并为观上乡、潭埠乡。
1958年,成立潭埠公社。
1961年,改称观上公社。
1984年,改为观上乡。
2000年4月15日,撤乡设观上镇。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观上镇辖建设、横里、清丰、和平、毗泽、和风、潭埠、平安、东江乡。
截至2011年末,观上镇辖观上1个居民委员会,览上、邓坊、郭峰、北堡、巷里、定安、上埠、下聂、夫田、陈家、横里、曹溪、凌头1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5个居民小组、11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观上镇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观上社区、览上村、邓坊村、郭峰村、北堡村、巷里村、定安村、上埠村、下聂村、夫田村、陈家村、横里村、曹溪村、堎头村。镇人民政府驻观上街区观中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观上镇地处樟树市境东部,东、南北面分别与丰城市的
丽村镇、
荣塘镇、
拖船镇相邻,西南面分别与樟树市的
閣山镇、
大桥街道接壤,镇人民政府距樟树市城区1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59.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观上镇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有11.5平方千米的龙虎山丘陵地,北部览上长垄属凹洼片地,中部系宽广平地。最高点海拔66.2米。
气候
观上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春秋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东南风,雨水集中;冬季干燥较寒,多偏北风,全年雨水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7.5℃,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40.9℃;7月平均气温29.6℃,极端最低气温-11.7℃;常年≥5℃,积温6126.1℃,≥10℃,积温5571.8℃,年平均降水量1574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水文
观上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清丰山溪,从丰城市丽村镇流经境内下聂村,境内总长3.2千米;有横里、南坑、龙虎洞、王子塘4座水库,年排洪量0.42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观上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连阴雨、台风等。
自然资源
观上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瓷土等,其中瓷土储量0.3亿吨。
2011年,观上镇有耕地面积35358亩,其中水田面积31410亩,旱地面积3948亩;山林面积18430亩,累计造林29310亩,其中防护林12710亩,经济林16600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观上镇辖区总人口24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88人。总人口中,男性12838人,占52.1%;女性11762人,占47.9%;18岁以下10043人,占40.8%;18~60岁11820人,占48.04%;60岁以上2737人,占11.16%。总人口均为汉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5人。
截至2017年末,观上镇常住人口为22635人。
截至2019年末,观上镇户籍人口为2657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观上镇生产总值为9.1亿元,财税收入为594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比上年增加80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7200元,同比增加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农业
2011年,观上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2.52亿元,比上年增加0.32亿元,粮食作物增长以水稻为主,生产粮食3.9万吨;油料作物2889吨,其中花生2382吨,油茶、油菜等507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生猪出栏4.26万头,耕牛出栏6520头,家禽饲养量26万羽,经济林主要以油茶、橘、梨、枇杷、板栗为主;渔业养殖面积310公顷,产量0.26万吨,大型农业机械0.36万台(辆)。
工业
2011年,观上镇工业以保险设备制造、医药、纺织、化工为主,工业总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增加0.72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职工2400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48.5%。
商贸
2011年末,观上镇有商业网点216个,各类物资交易市场或商品集散地2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9%,乡镇集市贸易成交额12120万元,比上年增长8.5%,出口产品有保险设备,出口贸易额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
金融业
2011年,观上镇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6.8亿元,比上年增长3.4%。
邮电业
2011年,观上镇邮政业务收入达11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6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观上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16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9所,在校生2315人,专任教师128人,小学适龄儿章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46人,专任教师5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9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教育经费65万元,比上年增长5.4%。
科学技术
2011年末,观上镇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各类科技人才60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998人,经营管理人才420人,农业实用人才360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观上镇有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10个,农民夜校14个,各类藏书31500册,有电视室15个,村(居)民业余文化艺术团体2个,演职人员46人,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小品《夫妻劝赌》、戏曲《姑嫂劝嫁》等,全年演出30余场次,观众2.8万人次,体育场所7处,体育社团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中心小学体育运动会、潭埠初中体育运动会、老年人体协运动会。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观上镇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镇级医院1所;病床3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6张,固定资产总值428万元,村级卫生所13所,两级共有专业卫生人员53人,其中执业医师28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16人,卫生院(所)完成诊疗15034人次,出院病人1059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率为36/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500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观上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75户,人数1001人,支出108.11万元,月人均130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5人,支出1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9人,支出92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大病医疗救助116人次,支出2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农村临时救济127人次,支出10.16万元,比上年增长21.5%;新增就业人员460人,组织5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自然灾害受灾人口418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120亩,直接经济损失1380万元,救灾支出165.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人。社会福利费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观上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千米,投递点46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6800件,全镇汇票业务完成4700笔,全镇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412件,征订报纸1200份、期刊900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460户,比上年增加10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33.2%;移动电话用户12400户,比上年增加148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8%,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24千米,主干电缆达6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60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400个,宽带接入用户1400户,比上年增加21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观上镇境内有电站1座,高压输电线路48条,总长96.4千米,用电负荷360万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观上镇镇区有自来水塔6座,铺设干线水管9千米,生产能力3000吨/日,年工业用水12.8万吨、居民生活用水10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80%,年人均生活用水18吨。铺设排污(废)水管道6千米。
2011年末,观上镇镇区有主变压器26台,总容量240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4条,总长度26.6千米。用电负荷1.3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6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98.5%。
2011年末,观上镇镇区有供(加)煤气站8个,燃气(煤气)用户1588户,其中工业用户2户、居民用户1560户,燃气普及率为36%,月煤气平均用量2.1万立方米。
2011年末,观上镇镇区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0.2公顷,园林绿化面积0.1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0.08公顷,绿化覆盖率32%,人均绿地2.4平方米。
交通运输
2011年末,观上镇境内道路总长78千米;铁路京九线过境,境内长1.5千米;省级公路1条总长14千米,有货运汽车201辆,8040吨位;客车24辆;货运量120万吨;客运量25万余人次,镇区道路总长度5千米,道路铺装面积6平方千米,镇区桥梁2座,总长0.03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因此建有一座道观而得名。
文物古迹
樊城堆遗址,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系高出稻田1—3米的台地遗址,南北长124米,东西宽101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距今约4500年的原始村落,是赣江中下游遗址。
风景名胜
有灵山、紫阳书院、九龙泉、鸣水桥等风景。
道教名山——阁皂山,又名阁山,海拔802.7米,位于市境东南隅,雄峙赣江东岸,蟠衍200千米,成为樟树碧嶂。山名肇见于东汉。宋代以来,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的誉称。东汉建安七年(202年) 著名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在此山建“卧云庵”,筑坛立灶,修炼“九转金丹”,尊称樟树药业之祖。唐仪凤年间(676—678年) 朝廷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与金陵(南京)茅山、广信(贵溪)龙虎山并称为天下三大名山。
紫阳书院,占地约860平方米,宋代时供奉太上老君、
释迦牟尼、孔丘之殿宇,也称道德宫。因朱熹(别号紫阳)几次在此讲学而被称为“紫阳书院”。明代毁于山火,清雍正庚戍岁(1730年),该地大学生黄衍出资重改建为混砖结构。院内古树婆娑,浓荫蔽日,有距今近800年的参天古银杏,宋元时金桂、银桂、四季桂,还有罗汉树、紫玉兰、紫荆等观赏和药用珍贵草木,多逾百年之物。四季和风习习,常年馥郁馨香。
一天门,由八棱柱、横额、雀替、方础组成,呈“门”字形,全为豆绿石所建造,高7.17米,宽4.3米,石坊上部面南横书“一天门”。北面按唐高宗御赐封号,镌“三十三福地”五字。门最早建于宋代,当年朱熹第一次登临閤皂山讲学时,路经这里停轿歇息,见两旁高山挺秀、溪涧清幽、林木参天、怪石峥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惊叹曰“此乃一天门也!”嗣后捐银修建,命名为“一天门”,后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建。
九龙泉,传为崇真宫前放生池内十条锦鲤,受葛仙翁洗药池水灵气而化成龙,有九条飞入宫东深壑中深修,故壑称九龙洞,泉为九龙泉。经现代科学检测,九龙泉水中含锌、钙、铁、镁等十二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四特酒酿造水的源头,也是福地景区群众唯一的生活饮用水。
鸣水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石砌单孔,拱高2.5米,桥长7.3米,宽6.8米,桥两旁有石栏、望柱,柱上雕有莲花头座。桥为弧形,深若石洞。两侧拱壁共刻有三十四个楷书铭文,字大如盘,清晰注目。南宋大臣文天祥在赣州任知府时,多次游览閤皂山。有一次在鸣水桥台与閤皂山道德宫孙方丈品酒论诗,应孙道士之请,即席题写了“鸣水桥”三个行楷结合的大字。桥碑上的桥名,就是文天祥的拓刻原迹。
地方特产
观上镇有绿色环保农产见品有茶油、葡萄、早熟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