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汉语成语
见仁见智(拼音:jiàn rén jiàn zhì)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周易·系辞上》。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见仁见智”。
成语故事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相传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系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经》的内容,最早只是记大自然、气象、天文等变化,供古代带帝王施政参考之用,一般百姓则用为占卜古凶。直到孔子为《易经》作传,才赋予它哲理上的意义,成为儒家的重要典籍。
在《周易·系辞上》中,解释了生成天地万物的“道”,说:“阴阳的相反相生,生成了宇宙万物,这就是道。承继阴阳之道而生成万物的就是善,而成就万物的就是天命之性,也就是仁义道德。有仁德的人见到此道,就认为是仁;有智慧的人体会此道,就认为是智。百姓虽然日常受用此道,却不知晓。因此君子之道虽然涵盖万有,知道的人却很少。
成语寓意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立场不同、角度相异,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差异的存在是导致分歧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在看待问题,还是处理事情的过程中,都不能强迫他人去接受你的观点、用你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样只会导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甚至会爆发更严重的冲突。相反,人们应该学会接受差异与不同,不要一味地苛求别人遵从自己的意愿,而是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多倾听他人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想法的局限性,从而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作家·余光中《乐山乐水,见仁见智》:“面对汪洋大海,这一片天地孕育出来的性灵,宜乎乐山乐水,但是发为文章,不免见仁见智,各鸣其术,只能求其和而不同,群而不党。”
作家·朱自清《燕知草》:”至于这种名士风是好是坏,合时宜不合时宜,要看你如何着眼;所谓见仁见智,各有不同。”
作家·韩羽《韩羽集》:“历史总是由后人做出不同的审视,不同的解读。就说那换了数十的阎罗,对曹操的是非功过,安知不是见仁见智?”
同源成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08:3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