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论是
经验批判主义的学说。
马赫 1883 年在其著作《力学》中首次提出以要素代替感觉。在《感觉的分析》等著作中,又对要素论作更详尽阐述。马赫认为,要素是超出心与物对立的中性存在,因而可以克服感觉的主观片面性。他把要素分为三类:物理要素、生理要素和心理要素。它们彼此相互影响,生理要素是其中介。马赫宣称要素论克服了“
心物二元论”,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一元论的宇宙结构”。
列宁认为,要素论是妄图用一个比较“客观的”术语来掩盖唯我论的真面目。既然马赫主张物理要素和生理要素依赖于心理要素而存在,而心理要素不过是人的感觉,那就与贝克莱
主观唯心主义的感觉说没有本质区别。 要素生产率(essentialfactor productivity)西方经济学概念。生产三要素,即资本、土地和劳动的生产率。认为产量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二者的组合。已知产量增长率,就可计量出要素投入量。产量增长率和要素增长率之间的差额构成要素生产率。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有些与教育无关,有些与教育有关。计算出与教育无关因素对要素生产率作用的大小,就可计算出与教育有关因素作用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