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曾被美国导演约翰.休士顿拍成电影「大战巴墟卡」!《要做国王的人》反映作者吉卜林对十九世纪英国中产阶级教养的认同,以及对他们自我牺牲奉献的道德、成就的赞扬。
故事里叙述两个招摇撞骗的英国浪子在印度闯荡,决定找一个落後地方自立称王。他们看中阿富汗边境一个偏僻地区,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当地,被当地土著看成是神,最後成为国王。两人开始振作起来,不为金钱,只为建立他们自己真正的国家。最後虽被土著识破,仍慷慨赴死,成就自己高贵国王的身分。
帝国诗人吉卜林一生中具有相当复杂的评价。他是英国人当中第一位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肯定的作家,又在他的作品当中经常流露出帝国主义与种族优越感。吉卜林的盲目爱国主义并没有使他的故事流於说教,事实上,他对当时人物善恶性格的忠实呈现,以及丰富的小说呈现手法,远超过他故事中所局限的观点。出生於印度孟买,小时候在英国读书,长大又回到印度当记者,他以印度为背景所做的想说和诗篇都广受欢迎。在他得奖之後,英国气氛一时变化,多数人开始批评他,他仍不追随潮流,坚守自己风格。晚年抑郁而终。留下令後事广为阅读的诗、小说以及一些儿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