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西陇村传统手工业。西陇灯笼的来源悠久,据
《辞源》注述:相传西汉时民间艺人就用各地所产的竹、木、葛草、麦秸兽角、金属等材料制作彩灯,到了唐代,已形成元宵观灯的风俗,并形成购销元宵灯的灯市。唐玄宗年间,曾颁布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三夜为
元宵灯节。西陇用竹编制的灯笼,除了少数属于平时祠堂或富家所用之外,主要是属于庆元宵的彩灯类,相传编制的技术是明朝初年
何野云(道教名师,俗称虱母仙)为西陇建寨门时所传授的。
综上所述,西陇灯笼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因为它是以竹为原料的,在潮汕方言中“竹”和“德”是同音字,所以老辈人常说: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彩灯上所写的“财丁兴旺”的祝语。第二,因为它都是圆形的,象征团聚和圆满。第三,因为灯笼的光是金黄而又通明柔和的,它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光明和祥和的愿望。
在西陇还有个日出千丁的传说,元末明初,虱母仙云游至赤寮时,为乡赤寮贤达士聘请为地师,建造北门,据虱母仙考察地形,必有玄机,问及主人,是否要日出千丁或年出千丁。主人答要日出千丁。虱母仙应主人心意。按艮坤乾巽之卦法造北门。并于横粱上刻下“乾美门”三字。永保赤寮为埠头集市,与日俱增。时移世易已六佰余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