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村成村于元代,位于徐闻县城西北部,由于背倚石岭,前瞰月城,居高向阳,被誉为藏龙卧虎之地。全村现有1300多人口,耕地1800多亩,是当地的一条大村庄。由于近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村里耕地已大多被征用,现村中多数人以经商为主业。
徐闻徐闻古代县城称为宾朴城,建于元代,城门分为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其中古城的西门,古代称谓之为“文明门”(现村中还存有该石门匾,长103厘米、宽45厘米、厚8厘米)。据《徐闻县地名志》记载,西门外有一村落因依城墙而聚,故命村名为西门村。
西门村在徐闻当地因习武标悍而赫赫有名,这皆因古代县城称为宾朴城,建于元代,城门分为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其中古城的西门,古代称谓之为“文明门”(现村中还存有该石门匾,长103厘米、宽45厘米、厚8厘米)。据《徐闻县地名志》记载,西门外有一村落因依城墙而聚,故命村名为西门村。
西门村在徐闻当地因习武标悍而赫赫有名,这皆因其地曾出过武功世家而远近闻名。据清宣统三年《
徐闻县志》卷三十二的《选举志o武官》记载:李凤珍以子李大有官居高州镇标右营都闸府、署福建汀延总兵官衔四品顶戴赏花翎,被皇恩诰封为武德都尉(正四品);妻曾氏(李大有之母)封四品宜人。李大有是光绪年间高州镇标右营都闸府、署理福建汀延镇总兵官衔,正四品衔,诰封骠骑武都尉;李大有之妻浙江人宋氏诰封四品宜人;李大有长子李逢茂任雷州营把总守备,钦加五品衔;次子李逢芳特授雷州营外委千总;三子李逢威赏戴蓝翎升用守备署记名水师提督;四子李逢戍武生钦赐蓝翎花戴把总;五子李逢葵军功五品衔尽先把总。
据《徐闻文史》和西门村《李氏家谱》中记载,西门李宅,源自陇西郡,但何时从何地迁至徐闻县城西门外居住,由于年代久远,已难以考证!故此,这支李氏宗支的籍贯一律只标“徐闻西门”。古时西门地方贫瘠,村民在农闲时喜欢练枪舞剑,好习武功,常有江湖武士设馆授徒,武艺世代相传。李大有,字德广,清代广东省雷州府徐闻县城西门外人氏,清光绪高州标右营都闸府、署理福建汀延镇总兵官衔。李大有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身农民,家贫,幼年随父农耕及替县城富户当小工度日,由于从小练武而“膂力过人,身形高大魁伟”。青少年时期,李大有在家乡练团勇,以守卫乡里为己任。清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李大有经当时的雷州营守备推荐而投身朝廷从军行伍,并多次参与水师围剿海盗,建有赫赫战功后从普通的兵员一步一步地升任为徐闻营城守、遂溪营千总、雷州卫行营守备,之后又荐保花翎游击。清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西“三点会”在广西和粤西地区起事。李大有奉命为先锋,统雷州府军前往镇压有功,升高州镇标右营都闸府。清德宗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大有被调至福建驻防,被补授为署理福建汀延镇总兵官衔、四品顶戴赏花翎。在当时可谓显赫一时,威震乡里!李大有身为
朝廷命官,声名显赫,父子兄弟妻荣子贵,再加之五个儿子及孙子个个投身军伍,建立赫赫战功,又皆在朝中为官,西门村李家遂成了徐闻当地一大名门望族。李大有病逝后,其子嗣继续在军中服役,报效国家。
在民国初年,徐闻山匪作乱,贼炽鼎盛,直指县城。位于县城西门外的西门村首当其冲,西门村李宅当即建起两座高大的炮楼,购置枪炮,联合村民共同防卸和抗击匪贼。因此,李宅遂被雷州诸匪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诸山贼多次磋商、组织并放出口风来扬言,要想拿下西门和垂手徐闻县城,就必须先克服李宅。经过多番策划,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寒冷冬夜,山匪集众围攻西门李宅,用炮火猛攻,又用柴火围烧,当场烧死李宅佣婢两人,也烧毁了李家鼎盛时期所建造的李氏总兵府邸的大部分建筑。到了
抗日战争时期,不甘心当亡国奴的李家后人有不少人卖掉家中祖产,购糖到北海换枪和弹药投身抗日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李氏后人李焕曾任徐中区武工队长,在县城一带活动,专缴黑枪武装队伍,收集军事情报,迎接大军南下。渡琼作战时,解放军一先导团指挥部营地就设在西门李宅院内,李家人亦前赴后继参加解放军横渡琼州海峡作战的后勤筹备工作。解放后,自李大有开始营造的李氏总兵府邸经民国初年山匪焚烧后的残余部分也在文革中作为“破四旧”产物而被拆卸、丢弃一空。李家后人被迫流落各地谋生,曾显赫一时的“西门李宅,武功世家”从此销声匿迹……
据西门村中一位已有七旬的李锦荣老人介绍,李大有这个支系的后裔现健在徐闻的人数较少,大都是从事商业活动和农业耕作。李大有曾经舞过的一把大关刀,他都见过,该把关刀重足有近100公斤,两人抬起,行不得十数步(现此关刀散落不明)。而当年西门先祖李凤珍世居西门,生有二子,李大有是其第二子,尚有李大有之兄李大为从文,举拔贡曾任徐闻县丞,其后裔迁往徐闻县城下园里后巷居住,现仍存一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李大为的后代多数从事教师和企业、政府工作,他们坚定不移地遵循《李氏家谱》的家训: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