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西藏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SCHOOL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于2022年11月成立,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成立的西藏师范学院化生地系,2003年,西藏大学数理系和化生地系合并成立理学院,2022年,为了更好地支撑国家“双一流”学科“生态学”的建设,西藏大学以原理学院生命科学系、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城市资源系为班底组建成立生态环境学院。
办学历史
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成立的西藏师范学院化生地系
2003年,西藏大学数理系和化生地系合并成立理学院
2022年,为了更好地支撑国家“双一流”学科“生态学”的建设,西藏大学以原理学院生命科学系、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城市资源系为班底组建成立生态环境学院。
2022年11月28日下午,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揭牌仪式在西藏大学纳金校区隆重举行。
学术研究
近年来,学院教师与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Water Research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学术性博士点(生态学)和自治区唯一的一个专业博士点(资源与环境),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学科教学(化学)和学科教学(地理));现有本科专业6个(生态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化学),其中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一批有志于成为生态学领域领军人才的学生开设了生态学一流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珠峰班”,已有29名优秀学生进入该班培养。学院与武汉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1+2+1”模式)工作,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交流学习(“2+1+1”模式),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学习。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机制。
“生态学”是西藏自治区唯一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学科,是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的重要支撑学科。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院生态学上榜,排名层次前20%,2024排名第18名。以高原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研究为主体的西藏大学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院现有学生1335人,其中本科生895人,硕士研究生278人,博士研究生162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含专业挂靠和全职外聘),其中专任教师7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7人,硕士学位36人,硕博士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4.0%;教授(含研究员)25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22人,高级职称占比62.7%。现有国家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人;传承钟扬教授“种子精神”,“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创新团队于2016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2017年,生态学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4年,学院两个团队入选西藏自治区第一批“珠峰英才”计划创新团队。
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工程与污染控制实验室、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西藏大学高原生态环境与健康)等省部级科学研究平台,并负责建设运行西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该中心配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大型仪器分析设备;拥有西藏雅尼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那曲麦地卡高寒温地生态系统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拉萨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所获荣誉
2023年学院牵头完成的《“思政引领,援培协同”的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文化传统
学校领导
林鸿雁: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持学院党委工作。
吕学斌:院长,主持学院行政工作。
四郎曲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管学生、纪检、思政等工作。
王忠: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国际化交流工作,协助院长完成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童银栋:副院长,分管科研、实验室平台、博士后流动站等工作。
张东:副院长,分管办公室行政业务及工会相关工作。
旦增:副院长,分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受援工作。
吴世华:副院长,分管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学生竞赛工作。
格桑卓玛:组织员,协助学院党委开展党建、学生管理及宣传工作。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学院领导.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21:28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学术研究
办学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