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疫病又称疫霉病,俗称死秧、卡脖子,是由德雷疫霉和辣椒疫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西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茎、叶和果实,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西瓜疫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病害,西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尤以西瓜中后生长期发病重,常常造成西瓜快成熟时毁秧。
病原特征
病原为德雷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均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其中以德雷疫霉为主,但在某些地方辣椒疫霉也对西瓜造成一定为害。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1-37℃,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85%以上。
德雷疫霉:
孢囊梗细长,顶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形至广卵形,无色,顶端有乳突,大小为32-83微米×22-45微米。游动孢子球形,大小为8-13微米。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面光滑,直径16-20.8微米。除西瓜外,该菌还可侵染
甜瓜、
冬瓜、
南瓜、
菜瓜、
黄瓜、
葫芦等葫芦科植物。
甜瓜疫霉:孢囊梗不分枝或单轴分枝,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形、倒梨形、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少数不规则形,大小为24.8-55.8微米×15.5-31.6微米。顶端增厚,有半球形乳突,偶有双乳突。卵孢子球形,淡色至金黄色,直径为15-28微米。除西瓜外,该菌还可为害甜瓜、南瓜、冬瓜、丝瓜、瓠瓜、黄瓜、番茄、辣椒、豌豆等多种寄主植物。
为害症状
西瓜疫病主要危害茎、叶和果实,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茎染病,多在蔓茎基部及嫩茎节部发生,发病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扩大后病斑绕茎蔓一周,病部明显缢缩,变细软化,造成病部以上枝叶逐渐枯萎。
叶片染病,发病初始在叶边缘和叶柄连接处产生水渍状斑,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绿色大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发展迅速,病叶腐烂,干燥时病斑干枯易破裂。
果实染病,病部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凹陷斑,后迅速扩至全果,使果实腐烂,并发出腥臭味。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长出稀疏的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余组织内或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并可长期存活。厚垣孢子在土中也可存活数月,种子也能带菌,这些都是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从气孔或直接穿透侵入引起发病。植株发病后,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果实成熟期,果面出现果粉时,病菌难于侵入,但可从未成熟果或害虫危害处或伤口侵入而发病。
流行规律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西瓜疫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4-7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雨后积水,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施用带有病残物的未腐熟有机肥,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受过冻害霜害,肥水管理不当,浇水过多使田间高湿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西瓜定植后、开花期,选用80%
代森锌可湿粉剂600-8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粉剂500-700倍液、或50%
克菌丹可湿粉剂400-500倍液、或40%
乙膦铝可湿粉剂300倍液等喷药预防。发病初期,选用25%
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30%
醚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3%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也可用15%百·烯酰烟剂,或10%百菌清烟剂薰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