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枯萎病
植物病害
西瓜枯萎病俗称蔓割病、萎凋病、萎蔫病、死秧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西瓜上的病害。西瓜枯萎病在西瓜生长的各个时期都可发病,伸蔓期至开花坐果期是枯萎病敏感期。幼苗发病时呈立枯状,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
病原特征
西瓜枯萎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Hiveum (E.F.Smith) Wolle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产生三种类型的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单胞或偶有一个分隔。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有1-5个隔膜,多数为3个隔膜。菌丝的中段或顶端还能形成褐色、球形的厚壁孢子,并能在组织中形成菌核。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在4-34℃;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4-28℃,气温在35℃以上可抑制病害发生。
为害症状
西瓜枯萎病在西瓜生长的各个时期都可发病,伸蔓期至开花坐果期是西瓜枯萎病敏感期。幼苗发病时呈立枯状,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天,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成株期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开始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病蔓基部常有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纵裂,并伴有树脂状胶质溢出,茎部维管束变成褐色。潮湿时,茎部呈水浸状腐烂,表面出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侵染循环
西瓜枯萎病为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 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6年。采种时可粘于种子上,致商品种子带菌率高,播种带病种子,发芽后病菌即侵入幼苗,成为次要侵染源。西瓜根的分泌物刺激病菌萌发,从根毛顶端或根部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分泌毒素阻塞导管,干扰新陈代谢,致西瓜萎蔫、 中毒枯死。
流行规律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西瓜枯萎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10月。西瓜枯萎病系土传病害,发病程度取决于当年侵染的菌量,生产上遇有日照少,连阴雨天多降雨量大及土壤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连作地,西瓜根系发育欠佳发病重;此外氮肥过量,磷钾肥不足,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菌的有机肥,或土壤中含钙量高,地下害虫为害重均易诱发此病。该病盛发于坐果期,病势扩大迅速,有的几天或十几天即蔓延全田。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2 18:45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为害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