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叶枯病
植物病害
西瓜叶枯病是由瓜链格孢引起的、发生在西瓜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亦可危害茎蔓和果实。病初期叶上长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开始多在叶脉之间或叶缘发生,病斑近圆形,有微轮纹。
病原特征
西瓜叶枯病病原为瓜链格孢(学名:Alternaria cucumerina (Ell. et Ev.) Elliot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5根束生,正直或弯曲,褐色或顶端色浅,基部细胞稍大,具隔膜1~7个,大小23.5~70微米×3.5~6.5微米;分生孢子多单生,有时2~3个链生,常分枝,分生孢子倒棒状或卵形至椭圆形,褐色,孢身具横隔膜8~9个,纵隔膜0~3个,隔膜处缢缩,大小16.5~68微米×7.5~16.5微米,喙长10~63微米,宽2~5微米,最宽处9~18微米,色浅,呈短圆锥状或圆筒形,平滑或具多个疣,0~3个隔膜。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白色,后变灰绿色,背面初黄褐色,后为墨绿色,气温25℃,经4~5天能形成分生孢子。
该菌生长温限3~45℃,25~35℃较适,28~32℃最适,在pH3.5~12均可生长。pH6最适。孢子萌发温限4~38℃,28℃最适,相对湿度高于73%均可萌发,相对湿度85%时,萌发率高达94%。除为害西瓜外,还可为害甜瓜、黄瓜、冬瓜、南瓜、葫芦、丝瓜、苦瓜、瓠瓜等多种葫芦科植物。
为害症状
西瓜叶枯病主要危害西瓜的叶片,亦可危害茎蔓和果实。幼苗子叶受害,多在叶缘发生,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褐色水渍状,圆形或半圆形斑,在高湿条件下,可危害整个子叶,使之枯萎。真叶受害,多发生在叶缘或叶脉间,初为水渍状小点,在高湿下迅速合并,渗透,使叶片失水青枯。高温干燥天气,则形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褐斑,天气潮湿时,可合并成大褐斑,病斑变薄,严重时引起叶枯。茎蔓受害,产生椭圆形或梭形、微凹陷的浅褐色斑,果实受害时,产生周围略隆起的圆形凹陷暗褐色斑,严重时,引起果实腐烂。潮湿时各受害部位均可长出黑色霉状物。
侵染循环
病菌除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及病组织外越冬外,西瓜种子内、外均可带菌。种表的分生孢子可存活15个月以上,种内的菌丝体经21个月仍具生命力,种子带菌率与种瓜染病程度有关,无病症的瓜种不带菌;病菌在室内干燥保存的病叶上可存活24个月,在大田或旱地土表、潮湿土壤内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2个月以上。因此,带菌的种子和土表的病残体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生长期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致田间病害不断扩大蔓延。
流行规律
该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气温14~36℃、相对湿度高于80%均可发病,田间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于90%易流行或大发生;风雨利于病菌传播,致该病普遍发生;连作地、偏施或重施氮肥及土壤瘠薄,植株抗病力弱发病重。连续天晴、日照时间长,对该病有抑制作用。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金钟、冠农较感病。该病近年有日趋严重之势,生产上应予注意。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1:51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