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醋鱼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菜品
西湖醋鱼(West Lake Fish in Vinegar Gravy),又名“叔嫂传珍”“宋嫂鱼”,前身为“宋嫂鱼羹”,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传统风味名菜,为浙江菜系。
菜品源流
据清代《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为宋代名厨宋五嫂创制,时名“宋嫂鱼”;另据载,“西湖醋鱼”名称是始于清代。
西湖醋鱼源于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从此,宋嫂鱼羹扬名世界;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相传宋朝杭州西子湖畔,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不料哥哥被官府迫害惨死,弟弟也因为哥哥报仇得罪了官府。
宋弟避难临行前,宋嫂特意烧了一条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宋嫂为何鱼怎么烧成这个这般,宋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去世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也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
可惜后来,宋弟考取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可这时宋嫂已经音信全无。
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道鱼,就是他当年离家时宋嫂烧的味道,于是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所做。
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菜品制作
成菜特征
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清香,口感软嫩,带有蟹味,别具特色。
食材原料
活鲜童子鲲鱼1条(重约750克),酱油75克,白糖60克,姜末1.5克,绍酒25克,醋50克,湿淀粉50克。
制作方法
宰杀去鳞、鳃、内脏,剖洗干净。
将鱼背朝外,鱼腹朝里放在砧板上,一手按住鱼头,一手持刀从尾部入刀,用平力沿着脊骨批(片)至鱼颌下为止。取出刀,把鱼身竖起,头部朝下,脊背朝里,再用刀顺着原颌下口刀处将鱼头对劈开,鱼身即分成雌雄两片(连脊骨一边的称雄片,另一边的称雌片)。然后,斩去鱼牙齿,在鱼的雄片上,在离颌下5厘米处开始斜着批一刀,以后每隔5厘米斜着批一刀,刀深5.6厘米,刀口斜向头部,共批5刀。在批第3刀时要在腰鳍后0.6厘米处切断,使鱼成两段,以便烧煮。再在雌片剖面离脊部位1厘米处的脊部厚肉上划一长刀(刀深1.6厘米),刀斜向腹部,由尾部划至颌下,不要损伤鱼皮。
锅内放清水1000克,用旺火烧沸,先放雄片前半段,再将鱼尾段盖接在上面,然后将雄片和雌片并放,鱼头对齐,鱼皮朝上(水下能淹没鱼头,使鱼的脑鳍翘起)盖上锅盖。待锅水再沸时,掀开锅盖,除去浮在水面的泡沫,将锅转动一下,继续用旺火烧煮。前后共烧煮约3分钟,用筷子轻轻地扎鱼的雄片颌下部,如能炸入,即熟。锅内留下250克左右的汤水(余汤滗去)放入酱油、酒、姜末,即将鱼捞去,放入盘中。盛盘时要鱼皮朝上,把鱼的两片背脊拼连,将鱼尾段拼接在雄片的切断处。
在锅内原汤汁中加入糖,湿淀粉和醋调匀勾芡,用炒勺搅拌成浓汁,此汁不能久滚,不能加猪油,一滚沸起泡,立即起锅,浇遍鱼的全身即成。
制作关键
1、选料最好是草鱼,且必须是新鲜的。
2、草鱼泥腥味特重,应提前在清水中放养几天。
3、剞刀重要,不可轻易改变。
4、锅中用水量要恰到好处;多,则会失去很大鲜味,同时营养也有一定的损失,少,则鱼身露出太多,传热缓慢,不易成熟。
5、酱油调色,是“西湖醋鱼”的本色,味微甜微酸是此菜的特点。
6、芡汁稠浓,以浇在鱼身上似流不流为佳,过稠则影响形美,过稀则有损成菜的风格。
食用疗效
西湖醋鱼选用草鱼作为主料;草鱼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胃经;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祛风、治痹、截疟、益肠明眼目之功效;主治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清人方恒泰有《西湖》诗云:“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桧,河鲤河鲂总不如。”
梁实秋著有《雅舍谈吃》一书,其书中记有西湖醋鱼的制法。
菜品评价
西湖醋鱼简单的烹调却制作出独特的美味,这也许是西湖醋鱼乃至杭州菜的共有特征,一切看似平淡,但平淡后面确实妙不可言。(《文史知识》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2 10:15
目录
概述
菜品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