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北宋苏轼词作
《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写院中赏瑞香花的流连忘返,再写回归后的花香入梦;下片则细致地描写饮宴场景。全词表达了赏瑞香花和饮酒作乐赋予人们的无比乐趣,词彩巧妙自然,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
西江月⑴·坐客见和复次韵⑵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⑶。更看微月转光风⑷。归去香云入梦⑸。
翠袖争浮大白⑹,皂罗半插斜红⑺。灯花零落酒花秾⑻。妙语一时飞动。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⑵坐客句:词序,意谓出席宴会的客人已做过和词,我再用前词之韵作此词。
⑶重城:古时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这里泛指城市。画鼓:有彩绘的鼓。三通:指三叠鼓声。白居易《柘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⑷光风:光明。宋玉《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文选》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色。”
⑸香云:谓瑞香花的香气缭绕如云。
⑹翠袖:翠绿衣袖。这里指侍酒群妓。浮大白:语出刘向《说苑·善谈》:“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日:‘饮(而)不酹者,浮以大白。”’故“浮大白”本谓罚酒,后世则称满饮大杯酒为浮大白。
⑺皂罗:宋时妇女发髻名。斜红:斜戴着的红花。
⑻酒花:谓饮酒后面色酣红如花。秾(nóng):花木繁盛的样子。
白话译文
白日在花园的弯曲延伸的红色栏干内几度来回,城市中的彩绘画鼓已经发出了三叠鼓声。风向已转,天上云翳散去,月色光明。回归时瑞香的香味缭绕竟涌进了梦境之中。
劝酒的群妓抢着用大杯劝我们饮酒,她们发髻上一半斜插着红花。夜已深了,灯油残烬零落,而宴会还在热烈地进行,各种酒后狂言痴语一时飞动在宴席餐桌之上。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是时,苏轼陪福建路转运判官曹辅权在龙山真觉院赏瑞香花,连作三阕《西江月》,这首词便是其中一首。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开头首先写院中赏花的流连忘返:“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游兴正浓,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月亮趁着微风爬上树梢,草木都散发着熠熠光泽。“归去香云入梦”,等到回归卧室一觉睡去,那缭绕如云的瑞香花香气,竟涌进了梦境之中。词篇倍写出了瑞香花的秾艳魅人,移步换影,时空相映。
下片则细致地描写饮宴场景,衬托出瑞香花赋予人们的无比乐趣。“翠袖争浮大白,阜罗半插斜红。”在酒宴上,甩着翠色衣袖,在阜罗特髻上斜插着红花的漂亮侍酒女郎,往来奔忙着给大家斟满大杯劝酒。写得生动逼真,可谓察物密致。“灯花零落酒花秾”,看来宴席已经很久了,灯花为之零落,而脸上因酣酒所浮现出的红光却异常耀眼。末句“妙语一时飞动”,则尤其传神妙绝。由于过分酣酒,人们已失去常态,各种酒后狂言痴语一时飞动在宴席餐桌之上。“飞动”二字,把情不自禁之态,状溢目前,写形传情,令人揣摩不已:醉人或者跳跃欢唱,或者猜拳罚酒,或者挑逗戏谑,或者跑动打闹……总之,赏瑞香花后的欢乐,尽情表露在酒宴之中了。
此词抒写了赏瑞香花和饮酒作乐的场景心态。全词词彩清华,流丽蕴藉,意象跳跃,章法高老。
名家点评
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谢默生《苏词之月表现的意境》:把形形色色的月亮和其它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其复杂而微妙的人生感受。小院朱栏几曲,重城画鼓三通。……这曲《西江月》……微月,还将小院、朱栏、香云这些可人之物烘托出来,一起构成一个幽媚的意境,把下阙的宴酣之乐衬托得更加明快豪放。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枯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苏轼自幼奋厉有天下志,入仕之后,主张改革弊政。因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先后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旧党执政,升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因不同意完全废除新法,与执政者发生分歧,自请出知杭州、颍州等地。新党再度执政,被远贬惠州、儋州。后遇赦北还,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然而在文学艺术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全才作家”。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著作有诗、文、词集与《仇池笔记》、《志林》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08:1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