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大学
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在1954共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西安体育是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在1954共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历史
国内一流、国际有广泛影响力的教学型现代体育大学!
西安体育是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共建院校,建于1954年,是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50年来,学校在体育教育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英才,同时,也孕育了深厚的大学气度和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文化底蕴。
坚持教育方针 培育优秀人才 50年前,西安体育初建时,全校仅有230名学生。简陋的办学条件并没有动摇创业者们为祖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信念。1978年,历经“十年动乱”的西安体育百废待兴。学校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调整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措施。经过几年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83年,国家体委对六所直属体院的在校生进行了统一考试,西安体育的平均成绩名列前三,体育理论和运动生理学两门单科成绩名列第一,综合素质名列前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安体育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高教教学发展的新要求,学校调整了单一的办学模式,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注重教学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改革考试制度,建立试题库,改传统考试为标准化考试;重视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抓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明确办学理念,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设专业方向,创建名牌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监控体系,成立了教学督导专家委员会,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这一系列措施,使学校教学工作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校有两大学科门类的5个硕士授予点,并与上海体育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具有三个学科门类的7个本科专业设置。一个高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以体为本,文、理、经、管、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997年,西安体育在参加全国体院大学生风采比赛中获得六枚金牌。2002年,在参加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四、技术技能二等奖和体操单项第一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获得陕西省“名牌专业”;体操课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另有百余名学生还获得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建设成果
坚持“三结合” 强化运动训练 “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50年来,西安体育在此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训练体系,成立了包括跆拳道在内的多个运动队,一批教练员和运动员常年坚持训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为加强运动训练工作,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竞技运动的投入,促进了竞赛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跆拳道、地掷球、健美操、艺术体操、武术等项目已处于国内与国际领先地位,学校在这几个项目的国际和国内重大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冯敬、肖俊峰、顾原等作为学校培养的学生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并在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艺术体操队代表我国在荷兰参加国际艺术体操大赛中获第四名,这也是我国参加该项目国际大赛获得的最好成绩。1998年,西安体育在世界青年跆拳道邀请赛中获得女子51kg级、63kg级和男子84kg级冠军。2001年,西安体育武术系学生在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65kg级冠军。2004年,以西安体育学生为主的健美操队参加了在法国和保加利亚举行的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分获第四和第三名。1995年至今,西安体育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共获得奖牌230枚,其中金牌87枚。
建设方针
坚持科技创新 增强科研能力 西安体育的决策者们充分认识到,坚持科技创新不仅是学校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学校投入巨资购置了大量科研仪器和设备,建成了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教学与科研实验中心。同时,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科研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设立了科研基金,制定了鼓励科研人员与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并采取与兄弟院校和优秀运动队联合攻关的措施,保证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良好的学术氛围、完善的制度措施促进了学院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一大批理论新、应用性强的科技成果相继诞生。近5年来,学校承担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项;入选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报告会科技论文300余篇。与此同时,学校还承担了国家备战25、26、27、28届奥运会的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所研究的《等动牵拉器应用研究》得到应用并获26届奥运会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二等奖、“奥运攻关贡献奖”;《26届奥运会游泳项目科技攻关及科技服务研究》获国家体育科技一等奖;《等动旋转力量训练器的研制与应用》为国家备战第27届悉尼奥运会并获得优异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育科技开发与体育器材的研制是西安体院的科研特色和优势。1985年以来,学校共完成科技开发项目46项,研制各类体育器材和设备20余个。其中“L系列曲面稳流滑水板”经过各种测试和应用,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XTD—I型电刺激肌肉力量练习仪”和“雷达测速仪”获得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坚持改革开放 增强办学活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生存和发展,要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就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着这种理念,学校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改革。精简整合机构,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调整教学体制,管理重心下移;建立新型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按岗定酬,优岗优酬;实行新的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经营;拓宽办学渠道,积极开展与企业和政府联办共建,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历经20多年的改革,西安体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校教学场馆齐全,包括田径馆在内的一流教学场馆拔地而起,为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改建和新建的学生宿舍和标准化公寓建设,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校园网络中心、电化教学中心、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师资力量
坚持人才强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快培养与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育才、用才、留才的机制,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采取送出去进修,委托培养博士、硕士,到国外作访问学者等多种方式,提高在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并制定特殊政策,不断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学校共有346名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42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的近20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授14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才1人,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59人。
教学环境
坚持教书育人 建设文明校园 西安体育不仅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也有着良好的育人软环境。以创建“文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在这里得到了切实的巩固和加强。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校训,树立“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提倡科学的发展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营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涵。
学校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不断改进“两课”教学,推动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院的学习贯彻。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扶持学生成立理论社团、建立学生党校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抵制了腐朽文化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净化了校园思想文化环境。
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不仅把育人工作融入到每门课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且还融入到管理和服务中,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院党委在抓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带动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在学校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憧憬的季节。50年来,西安体育风雨兼程,励精图治,如今已是春华秋实,桃李满枝。2000年,学校被省委教育工委命名为“文明校园”。近10年来,学校共有32个集体、187人次被授予省部级以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0年校庆将成为西安体育发展的新起点,学校将按照“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体为本,全面促进文、理、经、管、医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特色鲜明,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全民健身服务有力的良好局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广泛影响的体育大学。
参考资料
国内一流、国际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体育大学.国内一流、国际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体育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6 13:42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