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0-1953),由邓小平、刘伯承等创办的一所公立大学。该校改造和培养了大批具有专业化、现代化知识的优秀人才,为建国初期大西南地区的生产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1953年,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南政法学院。
历史沿革
重庆解放后,为了“适应西南地区解放后的和平建设,团结、教育、改造广大社会知识青年,培养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人才”,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在财政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创办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西南革大从1950年3月成立到1953年9月结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树立了“团结、紧张、活泼、严肃”的校风,践行了“实事求是、民主作风、虚心冷静、艰苦朴素”的校训,为西南地区培养了近十万各类建设人才,为建设新西南的伟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距离国民党特务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制造的“11·27大屠杀”仅仅三天。此时,烽火方歇,百废待兴,摆在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管理、建设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首要工作就是要解决“干部荒”的问题。
当时,跟随人民解放军南下进入西南地区参加工作的干部总人数不足3万,此后又决定招聘10万余名干部,但相对于幅员230万平方公里、7000万人口的西南地区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鉴于“中国革命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和平建设工作业已开始,估计大约一年左右,我西南区在国家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以迅速有效的方法,团结、改造广大知识分子,使之迅速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果断作出决策,设立“一个专门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1950年3月1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致电中宣部并转中央政务院,拟请创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统一对旧公务人员和知识分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改造教育”。3月21日,政务院回电,同意创建。
于是,在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西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张子意为主任,原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邓止戈、原陕南公学教育长黄觉民为副主任的筹备处在重庆化龙桥红岩村立人中学正式成立。筹备处下设教育、行政、组织三个处。同时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直接领导下,还专门成立招生委员会,分别在红岩村总校、市中区的川东师范和沙磁区的重庆大学设立招生处。至此,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开始了正式筹建和招生工作。
此后,为了加强对西南革大的领导,西南局决定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担任校长,张子意兼任副校长,邓止戈、郑思群担任教育长,黄觉民担任副教育长。学校师资干部主要来源于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补训2师4、5团,重庆寒假研究会,西南局干部训练班学员(以西南服务团为主体)。
西南革大在重庆设立总校,校部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部设在嘉陵江畔以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为中心的红岩村至虎头岩一带。其中,第四分部开始设在原新华日报总馆旧址所在的虎头岩,后来迁到南岸小温泉南林学院旧址。
除重庆总校外,西南革大在西南各地设立成都分校(校址成都)、云南分校(校址昆明)、贵州分校(校址贵阳)、川南分校(校址泸州)、川北分校(校址南充)、西康分校(校址雅安),校长分别由李井泉(时任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兼成都市委第一书记)、周保中(时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陈曾固(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政府副主席)、刘批云(时任川南区党委宣传部长、川南行政公署副主任)、胡耀邦(时任川北区党委第一书记、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廖志高(时任西康区党委书记、西康省政府主席)兼任。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有序的筹备,1950年5月14日下午5点,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总校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在红岩村西南革大总校大操场隆重举行。西南区和重庆市的党政军领导人,机关、部队、教育界、工商界代表人士,以及学校全体干部师生共7000余人参加了典礼。
校长刘伯承向全场人员作了开学第一课:《坚定我们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明确指出,西南革大的办学宗旨、目标和任务就是“我们打破旧世界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人民的新世界;我们为要建设西南人民的新世界,就办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要求学员认真学习毛泽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强调“只有在学习中、在工作中,时时刻刻地去培养这种优良的作风,才能坚定我们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大众服务”。
发展沿革
当年第一期招收学员 20000 多人,生源由各机关、团体推荐,大部分是有志为人民服务的旧公教人员、失业文教人员、进步青年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西南革大继承和发扬延安抗大的革命精神,每期集中三个月的时间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及时事政策,毕业后分配工作,让毕业学员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在建校后不久,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又肩负起另一项重要使命、即负责西南地区干部的培训工作。到 1953 年为止,数千名干部从这里毕业。走向西南地区和全国。
西南革大总校最后并入西南局党校,后又改为中共中央第七中级党校,继而合并到四川省委党校。原革大教育长邓止戈先后任西南局党校、中共中央第七中级党校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长。西南革大附属医院、托儿所也并入西南局党校医院、托儿所。其中,原西南革大附属医院位于红岩村宋子文公馆旧址,初建时仅设门诊室、住院部(分内科病房和外科病房),相应设手术室、供应室、照光室、药房等部门。到1953年西南革大与西南局党校合并,更名为西南局党校医院后,已发展成房屋建筑6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56亩。医院设3个门诊室(歇台子、小龙坎、红岩村),1954年移交重庆市卫生局,更名为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
西南革大各地分校,也于1952年起先后转为行政干部学校和中共党校。其中,成都分校校长戴伯行调任四川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川北分校教育长郑方调任泸州化工学院(后合并到成都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川南分校校长刘批云调任云南大学校长。
西南革大虽存续时间不长,但却“在三年对争取、团结、改造、教育知识分子,对培养提高工人积极分子和筹办政法、财经、俄文等院校,均已完成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的使命业已圆满地完成了”。1953年9月,西南革大正式宣布结束,以其政法系为主体,组建了西南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