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法学院是中国现代
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法学院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07年的陕西法政学堂。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后,西北大学法律系是全国仅保留的四所重点综合大学法律系之一,1958年法律系并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
西北政法学院。1987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恢复重建,2002年7月正式成立法学院,2005年成立了西部地区首家知识产权学院,并与法学院合署办公。西北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特色鲜明、极具影响力的法学院之一。
发展现状
近五年来,西北大学法学院教师及其研究人员,主持各类研究课题182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68项。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和教材50余部,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荣获
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五、六、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优秀科研成果奖80余项。另外,学院教师还积极参与有关立法和参政议政工作,先后参与起草和论证的法律、法规达300余部,为国家立法特别是为地方立法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始终坚持“多渠道、多层次、质量立身”的原则,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学专业人才。学院法学本科教育现有全日制与辅修两个层次、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方向;研究生教育有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两个类别。拥有法学硕士一级授予权,设置了国际法学、经济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等四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在校学生近千人。
学院现设有法学系、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济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陕西)基地等多个教学、科研和培训机构,拥有西北地区首家模拟司法实验室以及模拟法庭,图书资料室等教学辅助机构。
西北大学法学院正以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促进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师资力量
西北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学院及其研究机构现有教师及其研究人员58人,其中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者3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0人,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7%。另聘请有著名法学家陈光中、梁彗星、吴汉东、沈四宝等近40位兼职教授,强化人才培养。20余名教师在全国性法学研究学会中担任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职务;学院教师中有10余人担任省、市两级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师还积极参与有关立法和参政议政工作,先后参与起草和论证的法律、法规300余部,为国家立法特别是地方立法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生文化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了模拟法庭,辩论赛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学生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在所参加的省和学校一系列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为日后的升学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法学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一次性就业率,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三千余名各类优秀法律人才。培养的学生以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和赞扬。
学院领导
院 长 王思锋教授
党 委 书 记 胡征俊
党 委 副 书 记 马丽
科 研 副 院 长 曾加 教授
教 学 副 院 长 郑辉 副教授
行 政 副 院 长 成剑
专业培养
法学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受到良好的法律教育,具有法律理论功底,能熟练掌握宪法、民事法、刑事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通晓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术,能在法律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或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律基本理论、法律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法学培训和案例教育,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观,能运用
辩证唯物论分析各种法律问题和法律现象,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具体案件;
(2)掌握我国现行各项法律、法规,并了解它们在贯彻实施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全面通晓我国在对外开放中所涉及的各项国际性法律,包括调整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国际公法、处理涉外法律冲突的国际私法和规范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法,了解各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4)了解我国立法和国际立法和新趋势;
(5)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论文或调查报告;
(6)通晓一种外语,能开展对外交流和翻译资料;
(7)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8)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资料查阅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课程结构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公司法、合同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实习:熟悉公检法司系统,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公司、企业法律实务工作程序和内容,参与司法实践,将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2.模拟法庭: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组织模拟实施案例司法程序。
学分要求:总学分168学分。其中:通修课程41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4学分,学科方向课程15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4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6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精品课程
民法学概论
民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其课时量一直多于其他专业基础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法本身的重要性突现,加重民法学课程的比重,重视民法学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各大院校进行法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我院也不例外,现已将民法学分解为民法学概论、合同法学和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三门课。由于各大院校在民法学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导致教材内容编排上的不同,造成选用教材困难。民法学概论重点课程体系建设的启动,既可以将我院教师多年研究积累的成果融会在出版的教材中,以体现我院教学研究的实力与水平,又能与我院有关民法学概论课程设置的要求相配合。
本项目的研究,注重知识创新、难点突破,通过编著教材,将我院教师多年研究所积累的成果融会其中,以期在国内民法学的教学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充分体现我院的实力与水平,并与我院民法学概论课程设置的要求相配合。
经济法学概论
经济法学是我校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法学院经济法硕士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培养复合型法律、经济及管理人才意义重大,亦是当前专业调整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国内这方面的教材大都比较陈旧,且观点凌乱,没有反映国内外最新立法成果和学术思想。我院近年来在《经济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还相差较远,需要进一步强化努力。
本项目拟先进行广泛调研,对该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并召开多种类型的研讨会,认真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充分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出新的完整科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建构新的《经济法学》课程体系,力争在经济法的价值、目的、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以及经济主体法、市场轨制法和宏观调控法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科研成果
出版专著
审理论与实务 张炜达 尉 琳 合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9年
中国证券法 张炜达 参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融法 刘丹冰 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
张家山汉简法律思想研究 曾 加 独著 商务印书馆 2008年
国际私法学 曾 加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国际私法(双语教程) 曾 加 主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农村低保供养法律指南 曾 加 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
中国企业破产法适用 张炜达 参编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8年
简明经济法教程 刘丹冰 合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杨丽珍 主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段秋关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问题 王 芳 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农村房屋·宅基地·邻里纠纷法律指南 王思峰 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农村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律指南 田红梅 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发展经济学 刘丹冰 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郑 辉 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
国际法 张晓芝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宪法学 何宁生 副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法理学——法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张晓芝 独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年
入世后,中国金融法律的理论与实 刘丹冰 独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君主论导读 何宁生 合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
联邦党人文集导读 何宁生 合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
银行实务与法律 刘丹冰 合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经济法学纲要 刘丹冰 合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0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