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在西伯利亚上空形成的大型半永久性高压区。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
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气压(反气旋)中心,是典型的
大陆气团。
简介
西伯利亚高压,是指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的一个冬季在西伯利亚上空形成的大型半永久性高压区。每年秋季以后,
北半球日渐短夜渐长,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逐渐降低。西伯利亚地区由于纬度比较高和有利的地形条件及北冰洋冷空气的侵入,成为冷空气的聚积地。因为冷空气的密度大,使这个地区气压升高,形成了西伯利亚冷性高压。
位于蒙古境内,气压值:1036mb~1050mb,最强时可达1075mb,最极端值可达1083.8mb,影响范围:南北两条1015mb线之内。主导方向:顺时针。北部地区以西南风为主,东北部地区以西北风为主,东南部以北风为主,南部(
印度半岛:热带气团)以东北风为主,西南部(
阿拉伯半岛)以东北风为主。
陆地:a.变性极地气团,b.冰洋气团(干冷,来自北冰洋),c.极地西伯利亚气团,d.陆地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中南半岛)
海洋:a.到达日本的:冷海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b.广东华南:暖海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
活动规律
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中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应影响到南海、菲律宾和琉球群岛;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中国。
西伯利亚高压的移动速度,从源地刚移出时,速度较大,以后逐渐变小。在山脉和丘陵地带,移动较慢;在平原和海上移动较快。
根据西伯利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和地面形势图可见,当高压南下时,沿海可先后出现三种天气:首先来到的是前部的冷锋天气,然后是高压中心天气,最后高压整体或分裂成几个小高压接连东移入海,沿海受高压后部天气控制。这时新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的冷锋天气又将来了。西伯利亚高压周期性的活动,是冬春季天气变化的主要特点。前后两次冷锋天气的间隔周期约7—10天,春季约3—5天。
西伯利亚高压天气
高压前部天气
西伯利亚高压前部的冷空气在南移过程中,与前方的暖空气相遇,产生冷锋。如果冷空气势力很强,就可形成强冷锋。这种强冷锋过境后,可能出现寒潮,所以也称寒潮冷锋。
云与降水 这指的是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的冷锋云系和降水,锋前多层状云,云层由高云向低云演变,有连续性降水,降水区较窄,冷锋过境后,云量明显减少,降水很快停止,锋后的冷空气受暖下垫面的影响,不断变性升温,气层不稳定,发生对流,因此锋后出现积状云,有时云量还较多,在南部海区,由于暖空气湿度大,锋线附近的云和降水比较多,有时还有积状云和阵性降水。
气压 冷锋接近时,气压下降,冷锋过境时气压最低,过境后气压急剧上升。
风 锋前为偏南风,风力3—4级,冷锋接近时,气压梯度增大,偏南风相应增大,冷锋过境后,风向转为偏北,风力猛增到6级以上,甚至可达8—10级,海上风力比陆地上大,偏北大风常常维持1—2天,并使海面出现较大的浪和涌。台湾海峡由于受地形的影响,风向多为东北,风力也稍大一些,冬季凡有冷空气侵袭,在北部海区一般都会出现6级以上偏北大风,当冷锋在南部海区停留时间较长时,偏北大风持续的时间较长。
春末和冬初大风引起的沙暴可影响到海上,使能见度减小。
温度和湿度 锋前吹偏南风时,温度和湿度都上升,锋后受冷空气团控制,气温急降,湿度变小。
冬季的强冷风可以影响全国,它南下时,受影响最大的是渤海、黄海,其次是东海和南海,很强的冷空气可以影响到整个南海。
如果冷空气移动缓慢,高压前缘就是一型冷锋空气。它来临时出现层状云系和连续性降水,气压、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过程和二型冷锋相似,只是变化程度比较缓和。
冷空气刚从源地南下时,移动较快,前部出现二型冷锋空气,以后在向南移动过程中,冷空气逐渐变性减弱,移动也渐慢,这时前部出现一型冷锋天气,冬初和春末冷锋移到江南或华南沿海时,由于势力减弱或受地形阻挡,常常为准静止锋,造成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
高压中部天气
西伯利亚高压前部的冷锋过去以后,当风力逐渐减弱,气压继续升高时,表明高压中部来临,在西伯利亚高压中部,由于气团干冷,盛行下沉气流,低层大气稳定,常有逆温存在,所以多为寒冷和晴朗少云天气。又由于风力小,在港湾内夜间和清晨会出现辐射雾,日出以后逐渐消失,由于逆温层下聚集了水汽和其它杂质,低层能见度变坏,在高压中心附近风向不定,风力较小,高压中部天气可以维持2—3天,以后随着气团变性增暖,气温开始回升。
高压后部天气
当高压中心入海后,沿海就处在高压后部,高压后部的偏南气流把海上的暖湿空气带到沿海,使沿海地区的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暖湿空气被抬升后,常形成层云或层积云,称为回流云。在春季还可以出现浓雾或毛毛雨,当高压后部控制时,气压逐渐下降,吹偏南风,风力不大,当西伯利亚高压东移入海,变性消失或并入太平洋高压以后,北方又在形成新的冷高压,待机南下,因此,我国冬季天气具有寒冷—回暖—再寒冷—再回暖的特点。
从资料统计看,全年平均4天左右就有一次冷空气活动,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周期为7天左右,从地面图上可以看到,当冷空气入侵时,高压主体往往停在大陆上很少移动,而高压前部则是周期性地扩散南下,通常是前一股冷空气刚入海,海区大风尚未结束,后面接着又来一股补充,使风力再度加大,因此在海上若遇到冷空气,要特别注意这个特点。只有当高压主体入海后,这个过程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