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鼻雀科
雀形目下的一科
裸鼻雀科,Thraupidae,鸟纲雀形目的一个科。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分布模式
热带种类为非候鸟,但会随季节变化而在分布区内进行局部转移。有不少种类为海拔性候鸟,如燕嘴唐纳雀非繁殖期生活在暖和的低地中,营巢繁殖时会迁徙至南美北部高度介于800-1,800米的山区。有部分种类会迁徙到温带地区繁殖,其中在北美繁殖的有黄腹丽唐纳雀猩红丽唐纳雀玫红丽唐纳雀,在南美南部繁殖的有橙腹裸鼻雀和数种食籽雀种类。
繁殖生物学
裸鼻雀科有63属256种。此外,另有三个种类限于南大西洋的岛屿上。大部分种类见于南美,以安第斯山脉地区尤为集中。 多数裸鼻雀科种类的繁殖生物学鲜为人知。温带种类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初夏,那时气温变暖,昆虫丰盛。热带种类的繁殖与干湿季节的变化保持一致。在一些食蜜种类中,繁殖期与植物的开花期关系密切。而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殖活动都出现在食物资源最繁盛期间。
中南美洲的小型种类蓝黑草鹀有明显的求偶炫耀行为:在栖木上利用翅膀跳30-45厘米高,然后落回原处,同时常发出嗡嗡的“tzee-ep”声。
黄腹丽唐纳雀等北美种类通过鸣啭来维护领域,它们被认为在过冬地也会维护领域。其他领域性种类还有某些刺花鸟,它们不但抵制同种成员而且抵制其他种类进入领域。但总体而言,裸鼻雀科的领域性问题为人知之不多。
单配制似乎是大部分种类的一般选择,尽管在灰蓝裸鼻雀红腰厚嘴唐纳雀等种类中也观察到有多配制现象。多数种类筑敞开的杯形巢,通常位于树上或灌木上;少数种类筑于地面。燕嘴唐纳雀则与众不同,将巢筑于悬崖、泥岸、石墙等处的天然或人工洞穴中,它们会挖一条长达2米的入口通道,末端才是浅杯形巢。也有许多种类不筑杯形巢,如歌雀类和绿雀类的29个种类筑球状的圆顶巢,入口在侧面。而达尔文雀类及其密切亲缘种类的巢还覆盖。
在多数种类中,雌鸟单独筑巢;但也有不少种类的两性一起参与。窝卵数一般为2-3枚,不过在歌雀类和绿雀类中平均可达4-5枚。卵产于清晨,通常连续每天产一枚。在绝大部分种类中,雌鸟单独孵卵;有一个例外为鸫唐纳雀,在这一种类中,雌雄鸟都会孵卵。
卵的孵化期根据巢的形态和位置不同而各异。在红腰厚嘴唐纳雀绯背厚嘴唐纳雀筑于低处的敞开厚壁巢中,卵的孵化期为12天;在银喉唐加拉雀和其他唐加拉雀种类的小型苔藓巢中(通常相对离地面更高且更不容易发现),则需要13-14天;而在歌雀类筑于裂缝内的覆盖巢中(入口在侧面),孵化期延长至15-18天。
几乎在所有的种类中,双亲都会共同喂雏,但只有雌鸟育雏。刺花鸟类、歌雀类和绿雀类通过回吐方式喂雏而非直接从嘴中喂食。某些种类会实行协作繁殖,协助者被认为是亲鸟前一窝雏的后代。如有时可见到一只着未成鸟体羽的金头唐加拉雀协助其亲鸟给下一窝雏喂食。在这一种类及其他部分唐加拉雀种类中,会出现三、四只成鸟照顾一、两只雏鸟的情况。
雏鸟的留巢期和卵的孵化期一样各不相同。在相对更容易受袭击的低处敞开巢中,雏鸟留巢期较短,为11或12天;在离地面较高的巢中,雏鸟可能会呆上14-15天;在歌雀类和绿雀类的覆盖巢中,雏鸟则会生活19-24天才离巢。
裸鼻雀科的种类一般具群居性。在非繁殖期,它们常成十只以内的小群活动;而单一种类的大群则较为少见。少数种类,如某些刺花鸟,为独居性。在热带地区,多数种类会加入混合种类的觅食群中,并常为群内的核心成员。
裸鼻雀科通过鸣啭、鸣声和行为炫耀来进行交流。这些炫耀,无论是用以求偶还是为维护领域,都常常有意展示它们体羽中醒目的部分。如红脚旋蜜雀的雄鸟会举起翅膀,炫耀黄色的翼下覆羽; 银嘴唐纳雀会竖起喙,露出蓝白色的下颌延伸部分; 燕嘴唐纳雀则会进行集体炫耀:在栖木上面对面或靠得很近,然后同时一起“行屈膝礼”或上下深鞠躬。
保护与环境
裸鼻雀科中有诸多受胁种类,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有少数种类,特别是Sporophila属的食籽雀类,被广泛诱捕用以笼鸟交易。有许多种类,包括达尔文雀类、圣卢西亚黑雀和高夫岛雀,都仅限于岛屿;由于分布有限,很容易受到引入的天敌及竞争者的威胁。还有不少大陆种类,如黑金唐纳雀红喉唐纳雀七彩唐加拉雀,同样因仅分布在少数几个区域而处境危险。
部分种类
104属413种。属、种包括:
曲嘴森莺(Coereba flaveola)
黑金唐纳雀(Bangsia melanochlamys)
橙腹裸鼻雀(Thraupis bonariensis)
灰蓝裸鼻雀(T. episcopus)
蓝黑草鹀(Volatinia jacarina)
牛雀类(Loxigilla属和Melopyrrha属)
红喉唐纳雀(Nemosia rourei)
绿雀类(Chlorophonia属)
锥嘴唐纳雀(Conothraupis mesoleuca)
绯背厚嘴唐纳雀(Ramphocelus dimidiatus)
红腰厚嘴唐纳雀(R. passerinii)
银嘴唐纳雀(R. carbo)
锥嘴雀类(Dacnis属)
达尔文雀类(Geospiza属、Camarhynchus属、Certhidea属和Pinaroloxias属)
尖嘴地雀(Geospiza difficilis)
大树雀(Camarhynchus psittacula)
红树林树雀(C. heliobates)
植食树雀(C. crassirostris)
拟鴷树雀(C. pallidus)
莺雀(Certhidea olivacea)
歌雀类(Euphonia属)
刺花鸟类(Diglossa属)
金头唐加拉雀(Tangara larvata)
仙唐加拉雀(T. chilensis)
七彩唐加拉雀(T. fastuosa)
银喉唐加拉雀(T. icterocephala)
高夫岛雀(Rowettia goughensis)
灰头唐纳雀(Eucometis penicillata)
旋蜜雀类(Cyanerpes属)
红脚旋蜜雀(C. cyaneus)
大嘴籽雀(Oryzoborus crassirostris)
鸫唐纳雀(Rhodinocichla rosea)
猩红丽唐纳雀(Piranga olivacea)
玫红丽唐纳雀(P. rubra)
黄腹丽唐纳雀(P. ludoviciana)
食籽雀类(Sporophila属)
圣卢西亚黑雀(Melanospiza richardsoni)
燕嘴唐纳雀(Tersina viridis)
白顶唐纳雀(Sericossypha albocristata)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3 21:19
目录
概述
分布模式
繁殖生物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