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道先,1933年8月24日出生于浙江诸暨,
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岩溶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2年,毕业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5月,到
南京地质学校任教。
1953年3月,调入地质部水文地质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着手治理
黄河,袁道先加入黄河中游
清水河队,他们沿河跋涉,白天抓紧时间做地质勘查,晚上就在河边支起帐篷,从内蒙古的包头开始,途径呼和浩特一直到山西偏关一带。1954年初夏,被任命为黄河中下游工程地质大队第一分队副队长。
1955年,袁道先代表地质部作为国务院西藏工程勘查队的技术员踏上高原,探索解决
西藏地区供电问题,他组织负责了拉萨第一座
水电站,从勘查设计到施工完工的全部地质勘查工作,并勘查了
雅鲁藏布江和
乌江沿线的
水能资源。
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8年至1978年期间,先后担任了山东水文地质大队、云南水文地质大队技术负责人,地质部南江大队、第六水文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
1978年,被任命为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在袁道先的不懈努力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岩溶研究所先后与法国、美国、英国等国的岩溶研究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这十几年里,袁道先跑了四十五个国家,国际上主要有
岩溶的国家,都有他的足迹。
1990年,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经多国专家同行严格评审获立项。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0年,袁道先兼任地处西南岩溶区的
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积极培养岩溶研究人才。
2006年夏天,重庆、四川东部发生了特大旱灾,解决百姓缺水问题迫在眉睫。袁道先当着时任重庆市委书记
汪洋书记的面,拿出一幅重庆市的
水文地质图,给汪洋书记提出了如何找水缓解重庆旱情的建议。汪洋书记听后十分重视,立即着手部署找水工作。
2012年以来,全力推进重庆市金佛山联合贵州施秉、广西桂林和广西环江申报第二批“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到汉中考察天坑群。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袁道先一生致力于钻研
岩溶地貌,也就是
喀斯特地貌,开创了“岩溶动力学”理论,让中国岩溶研究占据国际前沿。近四十多年来,以袁道先为学术带头人的岩溶环境学研究在解决
岩溶地区的各种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和
区域发展等问题的过程中,围绕许多中国国内、国际的重大课题展开工作,已形成了独有的研究特色。在理论和应用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提出了新的岩溶形态组合理论和岩溶动力学理论,不仅使中国岩溶研究处于国际学术的前沿,也推动了全球的岩溶研究。自“九五”开始,特别是“十五”以来,更致力于岩溶地区
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地下河污染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和老百姓的脱贫致富等的调查研究,负责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院士咨询会的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起草,就“我国岩溶地区生态恢复重建”提出了5项研究任务,并将其写入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自2005年以来,袁道先同中国国内外岩溶学家一起推动
重庆武隆喀斯特与
云南石林、
贵州荔波喀斯特申报“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并于2007年6月申报成功。2012年以来,又全力推进重庆市金佛山联合贵州施秉、广西桂林和广西环江申报第二批“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于2014年6月,“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通过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20世纪50年代,袁道先承接了拉萨第一座水电站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成的全部地质工作,还查勘了雅鲁藏布江和贵州乌江沿线的水能资源,以及黄河三门峡坝址的勘探工作。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
成昆铁路金沙江以南200公里的线路上,勘察调查了几百个工点,查清地质隐患,保证了成昆铁路顺利建成通车。
截至2021年9月,袁道先在《
Science》《
Acta Geologica Sinica》《
地学前缘》《
地质论评》等中国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代表性专著有《岩溶环境学概论》《Karst of China》《中国岩溶动力系统》《地质作用与碳循环》《碳循环与岩溶地质环境》等。
代表性论文
1、袁道先.地质作用与碳循环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科学通报,2011年26期.
2、袁道先.新形势下我国岩溶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岩溶,2009年4期.
3、袁道先,章程.岩溶动力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地球学报,2008年3期.
4、袁道先.岩溶石漠化问题的全球视野和我国的治理对策与经验[J].草业科学,2008年9期。
5、袁道先.现代岩溶学在中国的发展[J].地质论评,2006年6期.
6、Daoxian Yuan, Hai Cheng, R. Lawrence Edwards., et al. Timing, Duration, and Transitions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Asian Monsoon[J]. 2004, Science, 304: 575-578.
7、袁道先.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推动水文地质学发展——21世纪水文地质学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领域研讨会[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1期.
8、袁道先.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资源环境效应[J].第四纪研究,2001年3期.
9、袁道先.IGCP379“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1期.
10、袁道先.“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5期.
袁道先先后主持了多个中美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项目,教育部外专局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和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等;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科学总顾问。截至2021年9月,袁道先提出了19个岩溶相关的科学问题,成为岩溶学界研究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袁道先获得地矿部颁发的一比二十万水文地质普查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袁道先获得“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 排名第一。
2002年,袁道先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排名第一。
2022年5月20日,袁道先凭借“西南岩溶区碳氮循环过程与环境效应”获得2021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袁道先利用国际岩溶中心和西南大学的科研平台,培养的中国国内外青年人才,大多成为岩溶研究的中坚力量。截至2021年9月,袁道先担任西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后近10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
袁道先自2000年被引进到西南大学以来,以岩溶动力学为研究核心的学术梯队,成功申请到了重庆市高校第一个自然地理博士点和自然地理博士后流动站。
袁道先坚持亲自面授学生,指导论文,亲自带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实习。
袁道先对团队的科研人员要求很严格,要求每个成员每年至少发一篇高水平论文,年底总结时评选出团队研究成果的十大进展,并将自己年底的绩效工资拿出来作为奖励基金。对于想进一步出国深造的学生,他总是给予各种支持,给学生联系导师,写推荐信,甚至借钱给学生缴纳出国保证金。截至2017年2月,他的团队里绝大部分人都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半以上的人都有留学经历。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33年8月,袁道先出生在浙江
诸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袁哲,母亲傅致柔也投身中国教育事业,家族对教育与知识的重视让年幼的袁道先深受感染。
生在旧社会,长在旧社会。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袁道先常年辗转奔波,从浙江到上海再到湖南,期间因母亲与妹妹去世,又因父亲前往前线参军,一度在保育院沦为“孤儿”。
1943年,袁道先随父亲前往重庆市沙坝区
青木关,在原
中央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历尽艰辛的求学之路才算是安稳下来。艰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没能阻止袁道先求学的欲望,而是磨练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体质,更加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决心。
袁道先中学的化学老师韩金鉴,课讲得非常生动有趣,英语口语很好,还常常讲一些
化学家的小故事,袁道先从那时候开始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喜欢化学,后来才渐渐与岩溶结缘。
全国解放时,正在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的他,受到同窗好友谢学鈁(地质学家
谢家荣的次子)的影响,激发了为祖国找宝藏的爱国情怀,毅然选择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地质矿床专业就读。抱着“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这样单纯而朴素的想法,年轻的袁道先扬帆起航,开启了为国奉献的地质生涯。
袁道先的学生
沈立成说:“先生告诉我们,那时的冬天,学校没有热水,然而在离学校不远有一处温泉,他们早上就跑到那里去洗漱,然后朗读英语,先生的英语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袁道先有个优势就是外语不需要翻译,所以节省了外汇,不要带翻译,一个人就可以到处跑,可以交流,所以跑了很多国家,基本上有岩溶的国家,都跑到了。
人物评价
袁道先治学严谨,甘为人梯。袁道先几十年来,为中国的水电建设、铁路工程地质工作和农田水利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奋斗在科技研究、开发和培养人才的第一线。袁道先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把科学研究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善于同中国国内外学者合作,在地质学的众多领域中作出了多方面的创造性贡献。(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评)
袁道先一直在岩溶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见证了中国岩溶事业发展的历史,而他自己也从风华正茂变成了白发苍苍,他不断创新,取得了硕硕成果,成为中国岩溶研究的坚固奠基石。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袁道先心系民生,成为一位令人尊敬的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岩溶学家。袁道先见证了中国岩溶事业发展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岩溶研究的奠基者。(
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袁道先是中国地质学、岩溶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为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岩溶方面,拥有众多成果,不仅使中国岩溶研究处于国际学术前沿,也推动了全球的岩溶研究。(《科技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