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履登(1879—1954),乳名大宝,原名安贤,后改名礼敦,字履登。1879年(光绪五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鄞县城区。19岁的袁履登赴上海进入圣约翰书院就学。1905年,袁履登兼任开明讲堂牧师。后任汪伪政府经济统制总会理事。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汉奸罪被捕,被上海高等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7年。1948年,获赦后去香港。1951年,病重回沪。1953年,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10年有期徒刑,免予执行。1954年夏,在上海病逝。
人物生平
袁履登(1879—1954),乳名大宝,原名安贤,后改名礼敦,字履登。1879年(光绪五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鄞县城区,父亲袁燮元时任牙厘总局庶务。由于收人微薄,家中人口众多,故生活相当拮据。大宝聪明好学,记性尤强。他9岁入塾读书,成绩相当优良。据其本人后来回忆:当时他“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幼学琼林》、“四书”、“五经”等书,均能背诵,只以当时一般教法,不重解释,故不能透彻明了耳”®。12岁时因贫辍学。但幸运的是,由于其母经人介绍进人基督教的偕我公会英籍传教士海和德家中做保姆,大宝兄弟得以进入英国基督教会开明讲堂附设的华英斐迪蒙学堂免费读书。两年后,升入华英斐迪书院。期间,他洗礼人教,成为一名基督教徒。1893年底,获得英国伦敦礼敦路主日学校的奖学金(每年英金6镑,每镑约值华币10元)。为感谢英国教会,他改名礼敦,并取字“履登”。
1897年初,经宁波基督教圣公会推荐,19岁的袁履登赴上海进入圣约翰书院就学。期间,他学业大进,英语更是应付自如。7年后,学成回甬的袁履登担任宁波斐迪学校副校长。他仿效圣约翰书院,强化英语教学。为此他亲自担任英语教师,并自编初级英语教材。不久,他又兼任益智中学和省立第四中学的英文教员,并推广斐迪学校的教学方法。
1905年,袁履登兼任开明讲堂牧师。期间,他与陈谦夫、徐友亟等联名上书宁波地方当局,要求收回江北岸警察权,随后代表中方与外人交涉,并最终收回江北岸警察权。1911年11月,宁波光复后,他应邀担任军政府外交和交通部副部长,次年因军政府改组而离职。
1913年春,袁履登赴上海发展。初在同乡好友谢天锡所设裕昌煤号谋职,不久赴汉口,受聘为川汉铁路督办公署译员,此后赴上海任商务印书馆襄理,期间曾协助友人经营都乐煤矿、裕川煤号、顺昌轮船公司。1917年,两度赴日本考察工商业状况,回国后任德商科发药房买办,不久又任美商茂生洋行买办,跻身买办富商行列,组织“申商俱乐部”,任会长。1920年,与黄楚九等合办夜市证券交易所、大昌烟公司、共发公司。
自1920年始至抗战期间,他长期任上海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并曾任大昌烟公司汉埠总经理,上海航业公会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宁绍轮船公司保险部总经理。20世纪20年代,还先后任上海商民协会指导员,上海马路商界总联合会会长,上海国民银行、中兴地产公司等董事,以及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上海公共租界华人纳税会副理事长、工部局华董、上海青年会干事兼副会长、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等职,一时成为上海“闻人”。20世纪30年代,兼任美国烟叶公司华总经理。抗战初期,任上海难民救济会秘书长,募款赈济难民。1940年,在日伪胁迫下落水投敌,先后出任伪上海市商会主委、米粮统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工部局副总董事、保甲筹备委员会会长、上海特别市商会理事长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汉奸罪被捕,被上海高等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7年。1948年,获赦后去香港。1951年,病重回沪。1953年,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10年有期徒刑,免予执行。1954年夏,在上海病逝。
人际关系
父亲:袁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