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是人类的天性和生存的需求。然而人类透过艺术的形式展现最直接的情感和
意念则是在人类还没有形成文字和语言之前就已经开始形成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表达性艺术正是源自人类这一最原始和真实的能力,在
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
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上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表达性艺术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应用到儿童早期发展、儿童教育、家庭亲职教育中,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激发成员自由表达、自我觉察和人格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ieata(International Expressive Arts Therapy Association)国际表达性艺术协会公布,
表达性艺术组织和成员已经遍及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表达性
艺术专业培训课程已经在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德国、
荷兰、
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广泛普及。
WHO AM I作为ieata(International Expressive Arts Therapy Association) 国际表达性艺术协会中国机构和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成员,与artplay合作,致力于表达性艺术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在皮亚杰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表达性艺术特有的方法,综合运用
戏剧、
角色扮演、
绘画、
雕塑、
音乐、
舞蹈、
游戏、
沙盘等艺术途径,将艺术这一非语言的沟通表达方式作为沟通媒介,释放孩子的情感经验,帮助父母对自己和孩子有更深刻的体验,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时,更多的启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舒缓、化解情绪,发现自我,培养完善人格。
表达性艺术与
传统艺术教育(艺术班)虽然都以艺术作为表现形式,但具有本质区别。
表达性艺术着眼于用艺术的方式自由表达,将心理图像具象化的呈现。作品本身除了已经反映创作者的心像特征,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创作的过程即为教育的过程。指导师借由作品为媒介在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创作者自发的自我探索和觉察,以实现完善人格的目的。而传统艺术教育着眼于技能性的模仿。传统艺术教育更着重艺术创造的结果,是否是一个合乎固定审美标准的结果,注重艺术技能教育的同时往往限制了艺术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