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邵干旱走廊,是湘中盆地群里两个最大盆地(
衡阳盆地和邵阳盆地)的连接带,从湖南衡阳市东部45公里处的
四方山沿
衡阳县西北方向到达
邵东县的狭长型盆地通道,盆地东部的
四方山和
大云山、中部的
衡山、西部的
九峰山,
山脉较高,每年从东南沿海刮来的湿润季风气流很难越过高大的山脉而进入盆地,造成区域内雨水较少。 而能越过高大的山脉进入盆地的湿润气流,必为强气流,多造成地势低洼的盆地短期内大量降雨聚集而形成内涝。多年来,衡邵地区由于干旱较多,其夏秋季节的气候有“十年九旱”之称,其中有34.44%的年份为特大旱,因此被称为“衡邵干旱走廊”。
衡邵干旱走廊是指雪峰山脉以南、五岭山脉以北,以湘江流域资水流域分水岭为中轴线分布的广大丘陵地区,该区域“十年有九旱,五年一大旱”。总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涉及衡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全境,以及永州市的新田、东安、祁阳、冷水滩等33个县市区、579个乡镇、14971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612万亩,粮食产量185.2亿斤,占全省的31.2%,人口2184万人,占全省的31.9%。
衡邵干旱走廊,是
湘中盆地群里两个最大盆地(
衡阳盆地和邵阳盆地)的连接带:位于
湖南省中部偏东,雪峰山脉的东南部,阳明山脉的北部,是以湘江、资水流域的分水岭为中轴线分布的广大丘陵地区,是湖南粮食主产区,也是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
自1990年以来,该区域内累计受旱面积达10597万亩,其中因旱绝收面积高达1192万亩,特别是因长年干旱少雨使自然水循环状况发生变化,水生态恶化。按照《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规划》,2015年衡邵干旱走廊建设工程已经完成首期投资171亿元,重点实施水源工程、灌溉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节水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管理体系建设和监测预警八大工程。
2016年继洞庭湖和
湘江、
资水、
沅水、
澧水4水治理后,湖南正在实施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这一大手笔的水利治理工程。2013年1月获批的《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规划》,从2013年起湖南将连续8年投资401亿元解决衡邵干旱走廊这一区域常年干旱少雨、人畜饮水困难、水生态恶化的问题。
在衡邵干旱走廊所涉及的33个县市区内建设村民自选自管自建自用的用水模式,不但能减少建设成本,减少部门的一些干预,同时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预计到2020年,区域内可新增水源40亿立方米,综合供水保障率达到85%,新增灌溉面积2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7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0亿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24平方公里。衡邵干旱走廊的综合治理对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修复生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区域内民生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7月18日上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
犬木塘水库工程在邵阳市开工。这一工程估算总投资102.5亿元,将覆盖“衡邵干旱走廊”的
邵阳、
永州、
衡阳和
娄底4市8县,缓解走廊中心地带的灌溉缺水现状,解决70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后可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21.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