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玉佩铭
战国后期文物
《行气玉佩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理论文物资料,古代气功文物,现藏天津博物馆。据考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其形为十二面棱柱状体,中空,顶端未透,每面刻有篆书三字,加上重文九字,共四十五字。为1953年天津博物馆在民间征收得来的,一直黙黙躺在馆里,它的闻名是1973年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这丛书引入并白话翻译。
铭文简介
铭文原文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铭文释义
《行气玉佩铭》是我国较早的健身文献,因为它简单扼要,含义深大,所以造就很多名家的翻译。一直来它被气功界认为是周天情景的描述,不过如果有周天经验的人看这篇短文,是感觉不到是小周天甚或大周天的景象来的。那么它又怎么会在气功界里形成那样的观念呢?事情的原因出在郭沫若对它的白话翻译。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释其文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郭老翻译的这段话意思是把气吸入肚里头,然后呼出。这与实际意思不是相差甚远问题,是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哦。把气吸入呼出这浅显的生理状况也不会刻在玉佩上,因为在战国时期的玉是只有贵族才能用。虽然玉佩的玉质差些,但打磨得非常光滑,刻工也很精湛,必为当时名匠之作。没有深邃的内涵玉佩主不会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做它的。战国时纸张还没有发明出来,写字要写在竹板上或绢丝里,所以惜字如金。能够刻在玉器上的文章,肯定隐含很高深的机理的。气功界也认识到这点,所以气功界的解释更深一层。但是气功界只是顺着郭老翻译的这个意思去引申出是小周天情景,因为一呼一吸就象走了一个小周天,有些气功功法也是这样理解气走小周天景状。吸气,气从小腹延督脉达头顶,呼气,气从头顶延任脉到小腹。这是意行小周天了,也就是意想象出的小周天,是从丹道里的武火修炼推论出来的。里的文字怎么去牵强附会也说不通是走小周天的状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5 07:27
目录
概述
铭文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