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
2008年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是2008年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锡锌。本书的内容以参与形式和参与领域为逻辑而展开,该书所分析的参与形式主要包括行政立法与行政决策中的公告——评论制度、听证会、协商咨询。
内容简介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的、实证性的。《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所讨论的参与领域包括: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政府绩效评估。
作者简介
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行政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概览与评估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和说明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视野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第四节 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一、听证会
二、公开征集意见
三、立法调查、座谈会、论证会
四、利用信函、电子邮件等现代通信手段征求意见
第五节 公众参与的法律效力: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二、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六节 公众参与程序:基本问题观察
第七节 走向有意义的公众参与:规范与制度实践的创新
一、立法和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基本问题
二、公众参与机制与程序制度创新
三、公众参与:资源、技术支持和归责机制的创新
第二章 行政立法和决策中的公告——评论制度
第一节 公告——评论程序的理念及价值
一、公告——评论程序的制度与内涵
二、公告——评论程序在美国以及中国的概况及其功能价值
第二节 案例分析——以《广州市养犬管理规定》为例
一、案例选择原因及广州市背景描述
二、法律依据
三、实际的法规制定过程——公众参与渗入的环节
四、公告——评论程序对立法的影响
五、对整个案例的分析
第三节 对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征求意见的程序在中国的特殊意义以及与美国的对照分析
二、政策建议
第三章 行政立法和决策中的听证制度
第一节 公众参与中的听证会制度
一、听证会制度的基本原理
二、听证会制度的类型化研究
第二节 案例分析一听证会制度的运行状况是怎样的?
一、行政立法型听证会案例分析——2006年北京市政府规章立法听证会
二、行政决策型听证会案例分析——2006年北京出租车调价听证会
第三节 案例引发的思考一听证会制度应当如何完善?
一、听证会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的方法与路径
第四章 协商咨询作为行政过程的参与形式
第一节 协商与咨询:传统行政法学的“盲区”
一、行政实践的新转向
二、关注传统行政法学的“盲区”
三、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四、协商与咨询的域外实践及其功能期待
第二节 考察我国的协商与咨询制度——以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环评事件为例
一、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环评事件概述
二、侧接线事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 协商与咨询制度反思
一、协商与咨询现状
二、问题及原因
三、对我国协商与咨询制度的建议
第五章 城市规划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重要实践场域
一、城市规划的性质变迁
二、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公共性转向
三、通过公众参与提升城市规划的公共性
第二节 域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基本态势
一、美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二、英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三、法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四、德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与理论评判
一、中央层面的制度实践
二、地方制度层面的公众参与
三、比较与评价
第四节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个案分析:以北京秀水市场拆迁和广州小谷围艺术村拆迁为样本
一、北京秀水市场拆迁事件
二、广州小谷围艺术村事件
第五节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制度完善
一、城市规划中的多元利益主体
二、城市规划中的参与程序选择
第六节 简要结论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概述
一、环境的恶化与环境决策的出台
二、美国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
三、其他国家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的状况
四、我国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的历史发展
五、相关的国际公约
第二节 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和行政决策
一、圆明园事件的缘起与经过
二、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形式
三、圆明园整治工程听证会中的公众参与和行政决策
第三节 简短结论
一、圆明园事件之余思
二、公众参与之思考
第七章 中国政府绩效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价活动的基本描述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活动中公众参与的表现
一、公众参与的主持者
二、公众参与的主体——评价者
三、公众参与的客体——评价对象
四、参与的内容:评价的标准
五、参与的结果:评价结果相应的责任承担
六、参与的方式:公众参与机制运作
七、公众参与的效果概括
第三节 公众参与活动中的不足与问题
一、“运动式”的公众参与
二、参与保障机制的残缺
三、责任机制的残缺
四、小结:政府责任启蒙
第四节 “参与式”政府绩效评价的完善和改进
一、公众参与机制的健全
二、深层次的体制和制度调整
致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0:4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