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肠是北方人的传统食品,宰猪(羊)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搅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猪(羊)肉和洋葱末、盐、
姜粉、
胡椒粉等调料后
灌肠,扎紧捆实,放入锅中煮制即成。
白肉血肠,是从古代帝王及族长祭祀所用祭品演变而来。据《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仪注篇》记载,
满族长期以来信仰
萨满教,祭祀过程中,以猪为牺牲。每逢宫廷举行祭祀时“
司俎太监等舁(即抬)一猪入门,置炕沿下,首向西。司俎满注入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首,司俎满洲执猪耳,司祝灌酒于猪耳内……猪去息后,去其皮,按节解开,煮于
大锅内,……皇帝、皇后亲诣行礼……,神肉前叩头毕,撤下
祭肉,不令出户,
盛于盘内,于长桌前,按次陈列。皇帝、皇后受胙,或率王公大臣等食肉。”这种肉叫“福肉”即“
白肉”。所谓血肠,即“司俎满洲一人进于高桌前,屈一膝脆,灌血于肠,亦煮锅内”,这就是血肠,通称“白肉血肠”。清代沈阳和
吉林地区开设的白肉馆,都兼营血肠,成为
辽宁和
吉林省满族特有的传统名菜。
白肉血肠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调料味美;白肉肥而不腻、肉烂醇香、血肠明亮、鲜美细嫩;配以
韭菜花、
腐乳、
辣椒油、
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四溢,鲜嫩爽口。
以前,血肠为居住于中国东北的满族和
锡伯族祭祀祖先神灵所用,为
东北地区家常菜。绝大多数用
猪血制成。其制作过程大致是用盐反复揉搓、清洗干净猪小肠,一端用线扎住,把新鲜猪血、盐、花椒等从另一端灌入肠中,大火沸煮,即可。制作精良的血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满族人民喜爱的一道
传统美食,常和
酸菜、
白肉等一同炖煮,在冬日里食用。在其它季节也常见。
藏族地区,无论是农民还是牧民,每宰一只羊,羊血不单独煮食,而是将羊血灌入小肠内煮沸而食,又香又嫩,品尝一口,满嘴生香,十分解馋,别有风味。
血肠的制作极为简单。先把最好的
羊肉剁碎待用,在羊肉中放入适量的盐、花椒、
糌粑粉少许与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制法与制
香肠同。吃时不脱皮,清香软嫩,既有血香,又不腻口。血肠的烹饪方法也别具特色。将灌好的血肠放入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便立即起锅,盛入盘内,全家席地而坐,割而食之。
辅料(每1公斤上述原料添加量) 食盐22克、胡椒2.4克、
多香果0.6克、洋葱5克,其它
调味料适量。
预煮后的猪皮和
猪肉与洋葱一同放入斩拌机中先斩片刻,然后加入畜血再斩片刻,在斩拌近结束时加入脂肪丁(0.5~1.5立方厘米)和调味料,搅拌均匀。
将肠馅灌入肠衣,在83~85℃下煮大约1小时,然后
快速冷却,即为成品。
副料:盐 很多15g葱 较多约10g姜 较多约10g
鸡精 适量约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