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型
生物学术语
血清型(Serotype) 是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分类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其表面抗原(如蛋白质、多糖、脂多糖等)的差异进行区分。这种分类方法基于微生物与特定抗体的免疫反应(如凝集反应、中和反应)的差异,从而将同一物种的不同菌株或病毒株分为不同的亚型。人类通过血清学实验(如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从而确定血清型。
简介
血清型,根据免疫学原理,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据此可以鉴定不同抗原。在微生物学上,可以用来鉴定同种类微生物的不同型别,通常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出来,谓之血清型。
血清型是指病毒和细菌中特定不同的亚种。这些微生物一般都由细胞表层的抗原来分类命名的。但是在同一种类的微生物里也会有分支和不同。血清型的决定是由很多种类的因素而形成的,其中不乏包括病毒性、革兰氏阴性菌表层的脂多糖、外毒素、细菌的质粒和噬菌体等。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也可以利用基因特性来分别不同的血清型。
类型
按分型原理分为两大类:
①同种异型遗传标记,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血清蛋白抗原性的差别,可采用特异性抗血清分型。如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Gm、Am、Em、Km等。
②血清蛋白的电泳多态性遗传标记,指不同个体血清蛋白的电泳特性的差异,是血清蛋白多肽链中部分肽链段或个别氨基酸不同,引起电泳迁移率发生变化构成的多态性。这类血清型需用电泳技术分型。如Hp、Gc、Tf等。
应用
血清蛋白的抗原多态性遗传标记。指位于免疫球蛋白上反映个体差异的遗传标记,也称为同种异型遗传标记。这类血清型可采用特异性抗血清分型。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血型蛋白遗传多态性可从基因水平检出。
血清蛋白电泳即用电泳方法测定血清中各类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对于肝、肾疾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意义。
术语区别
与其他分类方式的区别
血清型与抗原型的联系与区别
血清型(serotype)和抗原型(antigenic type)这两个术语在微生物学中高度相关且常被交替使用,但严格来说,它们的含义存在细微差别,具体取决于应用场景:
然而,有些情况需注意避免混淆:
血清型和血清蛋白型的区别
血清型(Serotype)和血清蛋白型(Serum Protein Typ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名称相似,但研究对象、分类依据和应用领域等存在显著差异。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3 10:46
目录
概述
简介
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