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
松科松属的一种植物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 ex Endl.),为松科松属乔木,又名蟠龙松、白骨松、美人松等。白皮松高达30米,胸径可达3米。主干明显,枝较细长,斜展,形成宽塔形至伞形树冠。冬芽红褐色,卵圆形。针叶3针一束,叶背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叶鞘脱落。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球果通常单生,成熟前淡绿色,熟时淡黄褐色。种子灰褐色,近倒卵圆形,赤褐色。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1月成熟。
植物学史
白皮松在中国的记载最早始于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松五粒》,其记载道“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三针者为栝子松。”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中也记载道“三针者为栝子松。”这三部著作均以三针一束为特点,证明栝子松就是白皮松;现代林学家陈植校注《长物志》中也记载着“白皮松亦称栝子松。”1688年,清初的陈淏子在《花镜》中解释松名时谓“剔牙,栝子松也。”
形态特征
白皮松为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3米;有明显的主干,或从树干近基部分成数干。
枝较细长,斜展,形成宽塔形至伞形树冠;幼树树皮光滑,灰绿色,长大后树皮成不规则的薄块片脱落,露出淡黄绿色的新皮,老则树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脱落后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内皮,白褐相间成斑鳞状;一年生枝灰绿色,无毛;冬芽红褐色,卵圆形,无树脂。
针叶3针一束,粗硬,长5-10厘米,径1.5-2毫米,叶背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扇状三角形或宽纺锤形,单层皮下层细胞,在背面偶尔出现1-2个断续分布的第二层细胞,树脂道6-7,边生,稀背面角处有1-2个中生;叶鞘脱落。
球花
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厘米,多数聚生于新枝基部成穗状,长5-10厘米。
球果
球果通常单生,初直立,后下垂,成熟前淡绿色,熟时淡黄褐色,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5-7厘米,径4-6厘米,有短梗或几无梗;种鳞矩圆状宽楔形,先端厚,鳞盾近菱形,有横脊,鳞脐生于鳞盾的中央,明显,三角状,顶端有刺,刺之尖头向下反曲,稀尖头不明显。
种子
种子灰褐色,近倒卵圆形,长约1厘米,径5-6毫米,种翅短,赤褐色,有关节易脱落,长约5毫米;子叶9-11枚,针形,长3.1-3.7厘米,宽约1毫米,初生叶窄条形,长1.8-4厘米,宽不及1毫米,上下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
分布范围
白皮松为中国特有树种,原产于中国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在世界范围内,引种栽培于韩国、中国;在中国范围内,在山东、辽宁及长江流域各省均有栽培,同时也在苏州、杭州、衡阳等地区也有栽培。
生长环境
白皮松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野生白皮松一般分布在海拔500-1800米的山地林中,对光照要求较高,通常生长在朝南的山坡上;在石灰岩形成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气候冷凉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
生长习性
白皮松喜光,幼树较耐阴,耐旱,耐瘠薄,不耐热,不耐水湿,轻度耐盐碱;主根长,深根性,不易倒伏;耐寒,其1年生幼苗可忍耐-10℃左右的极低温,成年树可耐-33℃的极低温;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烟尘和臭氧都有很强的抗性。此外,白皮松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向阳温暖的钙质土或黄土上。球花期为4-5月,球果第二年10-11月成熟。
繁殖方式
白皮松的人工繁殖主要为播种繁殖。曝晒采集后的果实,将散出的种子收集并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一般采用温水浸泡或沙藏的方法;播种时,需将种子均匀的撒播在苗床上,并覆盖上一定厚度的细土层,最后覆盖一层落叶松松针。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通常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灌溉便利、排水良好的土块作为白皮松的苗圃地,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多孔的腐殖质土及砂壤土来种植白皮松。整地通常是在育苗前1年的秋季或当年春季进行,每公顷施入一定质量的腐熟农家肥,对圃地进行全面翻耙,整平耙细。
水肥管理
白皮松移栽后需立刻进行浇水,并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浇水的次数,但需一直保持土壤湿润,雷雨天气后应立即清除积水;白皮松的幼苗施肥时,坚持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幼苗生长后期,应增施一些磷肥和钾肥,施肥一般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
搭棚遮荫
播种后应采用搭棚膜、遮荫网或覆草等办法进行保湿、保温,可使白皮松出苗快、齐,同时小拱棚需早晚及时去除棚膜上的露水,使苗床湿润;待出苗达到70%-80%时需及时进行放风,以防烧苗;待苗木出齐后,通常在阴天、无风的半阴天或傍晚采用分次撤除棚膜、遮荫网或覆草的办法进行炼苗,以增强苗木的抗性。
病虫防治
病害
褐斑病、落叶病及松针赤枯病是发生在白皮松上的主要病害。防治褐斑病可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于松针赤枯病,加强抚育管理,定期清除林间杂草,控制湿度,增强树木抗病能力,发病时喷施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对于落叶病,一般使用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时可用一定浓度的代森锌可湿性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虫害
红脂大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及中穴星坑小蠹等是发生在白皮松上的主要虫害。对于红脂大小蠹,可在成虫扬飞期使用性引诱剂诱杀等物理方法,或喷施磷化铝等药剂来防治;对于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及中穴星坑小蠹可采用加强养护管理、及时剪除并烧毁病枝等农业管理措施,或喷施吡虫啉乳油来进行防治。
近种区别
白皮松与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都属于松科松属乔木,其形态特征易被人们混淆,其主要区别如下: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白皮松为中国特有的保护树种,2013年,被收录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保护名录中,并被评估为濒危(EN)植物。
物种现状
白皮松的天然群体大部分已退化到山顶或山崖附近,数量正在不断地下降,加之地理隔离现象较为明显,分布状态呈现出明显的片段化特征。
濒危因素
白皮松自身更新困难,为小面积的片状、块状或零散分布,加之其生长条件不断被破坏、人为干扰等人为因素,导致中国白皮松的自然群体数目不断减少,呈现出明显的片段化特征。此外,在中国东北地区,白皮松还是当地圆木的来源,可制作成栅栏、大门、箱子等,被人们大量砍伐,导致其数量正在下降。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白皮松树姿优美,树皮奇特,干皮斑驳美观,针叶短粗亮丽,是传统绿化树种,可孤植、对植、丛植成林或作行道树,也可栽植于道路、广场、公园、居住区等地方,均可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
食用价值
白皮松的松籽,口感好,松香浓郁,其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够保护细胞不受氧化,保持细胞的完整和滋润,延缓衰老,且同其它松籽一样,具有预防心血管病、滋阴润肺、滑肠通便的功效。
生态价值
白皮松在园林绿化和生态工程造林中占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其不仅可抗臭氧,而且还能抵抗二氧化硫和烟尘,在工厂和城市的绿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可作为造林树种栽植在石灰岩山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此外,白皮松生长慢,树干直,且容易栽培成功,在人工林中选用白皮松,能够与阔叶林形成针阔混交林,这种针阔混交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梯度,能够在垂直空间更好的完成森林的覆盖,再由于根系发达,抗贫壤能力强,能够与灌木共生,在水平方向上同样能够完成有效的覆盖率。
经济价值
白皮松的木材坚硬、细致、花纹美丽且含有松脂,能够耐久耐腐,易加工,可作为建筑、家具及文具等的制作材料;林区群众专门喜用白皮松做椽材、檩条等,抗虫蛀,不变形且耐用。另外,其松脂含量丰富,且松脂中可利用成分含量较多,针叶里也含有多种芳香化学成分;种子不仅可食用,还可用来榨油。
植物文化
并赋诗《承光殿古栝行》,具体为“五针为松三针栝,名虽稍异皆其侪;牙槎数枝倚睥晲,岁古不识何人栽。”栝[guā]即为白皮松。
在古典园林中,中国北方皇家园林更将白皮松视为“银龙”、“白龙”,以体现统治者“艮古长青”的理想;而南方尤其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多因其“松骨苍”,树皮斑斓,具沧桑成熟之美,与文人墨客的情怀相契合。此外,在现代,白皮松与长白松、樟子松、赤松、欧洲赤松一起并称为五大“美人松”。世界上的林学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树种之一,称它“花边树皮松”,又称“神松”,在中国国内被誉为松树中的“皇后”。
参考资料
白皮松 Pinus bungeana.植物数据中心.
白皮松.中国物种2000.
白皮松.IUCN.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29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