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蟀,汉语一级字,读作蟀(shuài),其本意为虫名,蟋蟀。
字源演变
形声字。心纽、物部;生纽、质韵、所律切。从虫,帅声,为“蟀”的异体字。“蟀”从“率”声,与“帅”声同。现以“蟀”为规范正字。 “𧍓”与“蟋”构成复音词“蟋蟀”,虫名。 《说文》:“𧍓,悉𧍓也。” “悉𧍓”即“蟋蟀”。 《诗·七月》:“十月蟋蟀入床下。”清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蟋蟀灯前欺病客。” (参见“蟋”字条)。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所律切《韵会》《正韵》朔律切,音率。蟋蟀也。《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疏》陆玑云: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如漆,有角翅。一名蛬,一名蜻蛚,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趣织。里语曰:趣织鸣,嬾妇惊是也。《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则鸣。《说文长笺》《开元遗事》云:宫人以金笼著蟋蟀,从事为游戏闲玩。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4 09:0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